第三百四十七章 先法后礼(2/2)
“启禀父皇,今天这个局面,责任在儿臣,若不是儿臣诱劝父皇出宫,若不是儿臣刚刚建议继续审理,只怕、只怕也不会让太子和四弟如此模样,因此今日责任在儿臣。然而事有轻重缓急之分,此刻案子还在这里拖着,如果父皇为了这些一时分辨不清的事耽误时间,实在容易引起流言,故此,儿臣请父皇先对此案做出决断。”三皇子十分诚恳,似乎是对这件事真的并不上心,只是出于公允而已。
皇帝沉吟片刻,而后说道:“既然如此,那就依你!”
太子故意提高了语调,对皇帝说道:“父皇,这里是兵马司衙门,父皇何不问问这里的主官大人有何高见。”
皇帝此刻正愁没有脱身的办法,担心被这件事困在兵马司,始终不是好事,因此当三皇子提出先处理这桩案子的时候,原本不想尽快处理的皇帝却表现的十分赞成。
相比起太子的小家子气,四皇子的表现就大气的很了,当皇帝的手伸过来时,四皇子立即自行起来,转而去搀扶皇帝,嘴里说道:“儿臣粗鄙,不敢让父皇亲自提携,望父皇明察!”
这倒不是太子没了思绪,想拼死一搏,他之所以推荐主官来提出意见,事实上就是知道这位主官始终是个老思想的顽固派,对于储君的忠诚度决不低于对皇帝的,因此此刻推出他来提出方案,恐怕是目下最好的办法了。
一旁的四皇子明白,对于皇帝,如果不予以迁就,只怕这件案子永远都要停滞不前,因此他采取了变通的办法,对皇帝说道:“父皇,此案其实不需那么复杂,普通的流程是怕案子的主审有偏私,因此要层层复核,可是此案事关重大,父皇应该可以相信,没人会如此大胆,有所偏私。”在说到“偏私”二字的时候,四皇子还故意加重了语气,然后看了太子一眼,似乎是在暗指太子假公济私一般。
皇帝略作思量,似乎觉得如今的确没有更合适的办法,于是予以批准,但随即似乎有想到了其他事情,于是问道:“兵马司负责捕盗捉贼,此案若是民间案件,当予以何处审理?”
四皇子当然明白皇帝为何会问自己,因此他不卑不亢的说道:“儿臣以为,此案,皇嫂是关键,若让皇嫂回府,出了差池,儿臣和皇兄都担不起;可若让皇嫂留在兵马司,也始终说不过去。故此,儿臣提议,将皇嫂的名分暂时去除,而后暂时禁足与感业寺,由禁军照看。如此可称得上稳妥。”
一旁的四皇子明白,在不知道自己派去送信的手下小厮已经被抓的情况下,这位主官多半会把自己当成是十足的太子dang。因此,必须要做出一些行动,才能让一切不会做出大的变化。
“嗯,老三言之有理,你们都起来吧。现在政务为重、冤情为重!”说罢,皇帝还伸手拉了四皇子和太子一把。
听见三皇子的话,皇帝心里也忽然想到了此举的后患,毕竟,作为帝王,比起亲情、颜面,更重要的是江山。如果真的为了一个太子妃,失德于天下,恐怕真的有些犯不上。
“嗯,这的确是正常程序,不过,如果让太子妃屈尊降贵,去这么折腾一圈,皇室颜面何在,不妥不妥!”皇帝听了三皇子的说法,虽然没什么错,可对于皇室尊严的那份顾忌却再次触动了他的心灵,因此十分为难的说道。
主官刚刚在一旁旁观了一出好戏,此刻心里早已是忐忑不安,毕竟这怎么说都是皇家秘闻,自己这个地位的人,听到都是祸事,此刻却是亲历。如今皇帝问询,这可以算得上是他唯一的机会,因此他战战兢兢地来到皇帝面前跪下,大声喊着“万岁”。
皇帝挥了挥手,对于这种礼节,他早已没了什么感觉,何况此刻他关心的并非礼节而是意见。皇帝看着主官问道:“此案,你也出力不少,现在,说说你的看法吧!”
皇帝的语气威严而不可侵犯,主官这个级别几乎多少年也见不到皇帝,除非出了大案要案,否则他连见太子都是难事,此刻被皇帝垂问,他竟一时语塞。
一旁的四皇子抓住机会,对皇帝说道:“父皇,此人处理此案始终是十分公允的,为了不失礼数,还特意派人知会了太子,而且还借给儿臣不少兵马司的人马。由此可见此人能力不俗,只是忽然面君,一时有些受宠若惊,不知如何应对,还望父皇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