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3章 第三方大会(2/2)
“我们在做的不是一车芹菜从村头拉到村尾,第三方物流的价值是技术加持下的运输,如果我们一盘散沙还互相攻讦,在客户面前永远是被动的。我们需要标准的统一,温度控制的统一、便捷保温箱的统一、配送员培训的统一,做标准之下的第三方物流才是出路呀。”
“在座各位应该有着和同兴一样的抱负,走出青岩、走遍青宁、再走向省外。可是明江的、隆山的、盘湖的,家家正也是我们这样的思量,我们守不住的地盘自然有人来占,那些将要立足青宁的第三方企业拿什么打开局面?那一定不是五八门的带子,而是用统一标准吃定市场!”
话到这里,屏幕幡然一变,人们看到的是历年来有关第三方物流的政策,临到一年看一年尚不觉得,当这些东西齐刷刷同时出现的时候,带给人们一种异样的震撼。
实际上,从现代物流第一次被提出,到十一五、十二五物流业的振兴,再到物流国八条,七八年的跨度里,发展壮大第三方物流从未断过。
“今天过后,或许我们每个人都再度回归常态,绸子丝带的事还将继续搅来搅去,但这些写在冷链历程中的,是不能抹去的东西。那些把第三方做好的企业,都是把它看得更细、读得更懂。”
“我们有的需要升级,有的需要补充,有的需要联合,这一切同兴都可以陪大家一起走。我们可以申报第三方物流扶持资金,更新技术更新装备,共享线路、互补运输,打开第三方物流的新视野,让我们来做闯出去的人!”
这样的一番话,再是针对同兴的人也说不出半个否,在这个行业的细分行业,杨成海的通彻令人侧目。更妙的是这般深入浅出,细看他的话,前途的阔朗与危机的汹涌紧紧绑定在一起,不尖锐也不圆滑,不隔你我也不单抡同兴,有市场的高度也有行业的深度。
不远处的胡殊同十指交叉抵着下巴,内心是满满的佩服,很多话没有多说的必要,因为这是同兴牵头的场子,很多事最终必然会落在同兴。少摆一些合作、框架、协议这些让人天生警觉的东西,多说说这个阵营的未来,不是自己有多牛,而是大家一起犄角有多亮,此一举切了所有的题。
接下来的会议还有诸多流程,杨成海发起更为细致的倡议,标准说了不少遍,到底要用什么样的标准,杨成海也已拟了出来。他还倡议组建青宁的“第三方物流联盟”,再往后还有一些企业的分享。
杨成海看到了胡殊同,胡殊同平静如常,只是微微挑了挑眉毛。
二人都不会期待一切都像会议上的这般,正如杨成海所言,很快每个人都再度回归常态,但这道同兴牵发的声名是立了起来。配送这条路,同兴将面临着比以往更繁杂的局面,这也是内部反对声音的由来。
但反过来想,有承其重的心才有更遒劲的拳,同兴不是当年的同兴,市场也不再是当年的市场。
走过铁索横江处,自有关山飞渡时。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