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4章 驰援(1)(2/2)
这段时间,胡殊同很少去发改委,需要沟通的时候便开一个视频会议,会议上也基本没有什么新的东西,无非是汇报当下与听取今后。
当初胡殊同提的订单农业,渐渐演变成一项繁杂的工作,简单来说就是“订什么单”,这件事没法一刀切,各地的营生有所差异,肉禽果蔬都含其中。一如全国各地都在申报的乡村振兴项目,规模大小、收益测算都需要落实在一份具体方案中。
方案也可分为上下游,原本这些更具体的内容,强运冷链做起来会更容易,多年的一线扶贫经验,甚至不需实地考察就能拿出数据与举措兼备的东西。
然而强运一方认为,就现今的政策环境来说,乡村振兴是一个更有提携的概念,此间衔接并非铁路并轨那么简单,而是需要更有前瞻性的统筹。
他们在发改委面前,陈述起来可能存在的狭隘之处,以至于不想产生误导。发改委听来也是这个道理,毕竟订单农业是由同兴发起,市场终端也要托付同兴,不必同兴全面揽定,可产地的品类与技术,由同兴夯实下来无疑才是最稳妥之举。
连日来,大把的时间在路上,并且很多县非常认可强运这几年带来的改观,突然一个外省企业闯进来,有些时候并不愿意配合。这让业务之外,徒增许多调和的时间。
这天回来,胡殊同把大家聚在一起,人们的情绪很低落,除了摆在眼前需要攻克的难题,更有一种对待遇的不忿。以强运为首的当年整个武关集团,都抽了出来一身轻盈,谋求新的产业格局,缘何同兴步步深扎不见归途。
更是有人心里不平,这是一支水平极高的团队,莫说整合到一起,单拎出来都有不俗的把式。可这么长的时间,说句走村串户也不为过,同兴在甘州当真变得如此被动了吗?
唯一让人疏解的,就是胡殊同一直陪在这里,不过这也给人们带来了一些困惑,凭同兴当下的业务格局,这位掌事者根本没有必要一直这么带队。退一步讲,空港、海港、转运中心,同兴可为的空间实在太多,又何必苦行于此呢。
只是这些都是想想而已,胡殊同的指示他们会无条件服从,以胡殊同的投入,哪怕人手再是紧缺,这一程也要走到底。
会议室里,再度开起来总结会,不过这一次胡殊同所言极少,面对接下来要与发改委开的会,他也没有任何交代。
按照惯例,都是先内部通个气,把许多材料提前备好,今天的他只是说了我们接下来要做什么,却无一句向上的准备。也就是说,当下的总结报告不知为何就此敛住了。
接近黄昏的日头,透着热烈的红晕,会议室的人们忽然听到脆利的车笛声。
胡殊同缓步走到窗前,把窗帘拉开一个缝隙。
他看到有四辆车排在楼下,车辆的最前站着一个女子,她很容易就找到了胡殊同的目光。
红日临摹着发丝、风影荡动着心怀,四目相对,她笑着向胡殊同招了招手。
旋即,车里下来了两拨人,胡殊同一眼便瞧了出来——
一队是企业人,一队是学院派。
……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