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35.第1331章 监察御史周兴,弹劾彭王(1/2)
第1331章 监察御史周兴,弹劾彭王
紫宸殿中,李治一会询问姚懿这个问题,一会又将另一个问题抛给李绚。
他们两人,一个是前昌州长史,一个是前昌州刺刺史。
这一次昌州彻底交给李谨行,皇帝也在要这个时候,将昌州事情彻底问个清楚。
“所以快五年下来,昌州的人口增加了一倍,赋税增加了三倍,州内还有三座大盐池,商路通行兰鄯,曲沟繁华更是昌州最盛?”李治的目光落在了李绚身上。
“回禀陛下。”李绚向前站出,认真拱手道:“吐谷浑在高原的所有大小盐池,送入关中都需经过曲沟,故而曲沟日以繁华。
但曲沟也有缺点,从当年设计城池时,臣并未多考虑攻防之事,故而一旦有事,容易被贼匪杀入城中。”
李治摆摆手,不在意的说道:“如今的昌州,哪里还会有什么贼匪。”
李绚刚想要说以后,但在瞬间就将到嘴的话咽了回去,随即拱手道:“陛下所言极是,有右领军卫大军在,哪里还会有什么贼匪的生存余地。”
“呵呵。”李治突然笑了起来,看着李绚摇头道:“朕知道,万事都难免有意外,昌州也是一样,故而朕会下旨,让燕国公加紧境内的匪徒清理。”
“陛下所虑甚是。”李绚立刻拱手,然后说道:“便是赌徒也有赌输之时,有些人难免铤而走险,燕国公若能平息争端,安定百姓,曲沟必定会成为陛下手中,大唐西北最璀璨的一颗明珠。”
“呵呵呵。”李治笑的更大声了。
姚懿站在一旁,惊讶的看向李绚,他还从来不知道李绚竟然这会说话。
当然,这并不是说李绚说的话有多么神奇,只是他说的话,往往都能深入皇帝肺腑。
南昌王对皇帝了解之深,竟然惊讶。
慢慢收敛笑容,李治看向姚懿道:“姚卿,昌州之事了结,接下来任潘州刺史,卿虽有处政之能,但刺史所行与长史多有不同,个人表率尤为重要,多思多想少行。”
说到这里,李治抬头看向李绚,说道:“你看看彭王,他虽然多在军前,昌州政事多由卿来处理,他也未曾贪卿功劳,但在朝野眼中,他依旧是一名治政高手。
实在是因为,他虽然出手不多,但每一次都直指人心要害,卿当效仿。”
“臣谢陛下指点。”姚懿对着皇帝肃然拱手,然后转身看向李绚说道:“日后少不了还得麻烦王爷。”
“使君客气了,为国效劳,绚自当无所不言。”李绚点头还礼,神色郑重。
皇帝满意的点点头,然后看向李绚说道:“你既然急于回彭州之地,那么长史之事便不宜再拖,李卿。”
“陛下。”一道修长的身影从帷帐之后站了出来,然后拱手走出。
姚崇看到来人,眼睛瞪的贼大。
因为来人赫然正是他在御史台的同僚,侍御史李昭德。
李昭德在御史台是老资历了,他的资历甚至比狄仁杰还要更深,属于陆元方那一辈的。
只不过陆元方如今已经从三品的幽州长史,而李昭德依旧是侍御史,但现在……
“侍御史李昭德,检校彭王长史,协助彭王处理王府内政,疏通礼乐,规劝得失,授中大夫,丹阳县子。”皇帝的目光从李昭德的身上落到了李绚身上,李绚立刻和李昭德同时拱手:“臣等领旨。”
抬头,两人相互对视,眼中都露出了轻松之意。
尤其是李绚,这些天,李绚其实调查了不少边缘宗室在朝中的任职情况,尤其以各地长史为主。
虽然也扫过李昭德,但却并没有怎么在意。
不是因为侍御史他不放在眼里,实在是因为李昭德这个宗室身份多少有些牵强。
李昭德出身陇西李氏丹阳房,但却不属于宗室。
大唐李氏皇族虽然属于陇西李氏,但陇西李氏并不全是皇族。
只有宣皇帝,北魏金门镇将李熙这一支的血脉后人,才在宗谱记录。
其他武阳房,丹阳房,姑臧房,敦煌房的子弟,都不属于宗室。
就比如出身武阳房的前相李纲,右卫大将军李大亮,姑臧房的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李义琰,丹阳房的李靖李药师,李靖的弟弟李客师,李靖的堂兄刑部尚书李乾祐。
李昭德便是前刑部尚书李乾祐之子,出身陇西李氏丹阳房,卫国公李靖堂侄儿,右金吾卫将军李大志的堂弟,禁军中郎将李令问的叔父。
李绚心中还是不由得轻叹一声,太子还是错了。
皇帝并没有找宗室任他的彭王府长史,而是找了又远一些的陇西李氏丹阳房的子弟。
不过这并不重要,重要的是李昭德足够皇帝信任,而且根据李绚调查其人能力也着实不俗。
如今虽然只是任从六品的侍御史,但是皇帝已经将他的散官提升为从四品的中大夫。
李绚彭王府的长史也是从四品的官职,也就是说,李昭德已是朝廷认可的四品官。
他只要在李绚彭王府长史的任上不犯错,那么接下来的,便是正四品和从三品的官职。
刺史,寺卿,侍郎,任他挑选。
甚至如果皇帝足够信任,那么立刻便可任中书门下侍郎,加一个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就是宰相。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