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422.第1418章 九月秋末,风冷又起(1/2)
第1418章 九月秋末,风冷又起
“咳咳……”深沉的帷帐之后,传来几声咳嗽,武后忍不住的上前两步:“陛下。”
“无妨。”李治摆摆手,道:“秋日风一吹,就有些特别的冷,不过无妨,朕已经习惯了。”
“是!”武后微微点头,只是眼中仍旧难免担忧之色。
眼下才不过九月底,虽然马上冬日来临,但毕竟还未来。
如今皇帝都已是这幅样子了,到了冬日又该如何熬。
“嵩山的事情如何了?”李治的声音从帷帐之后再度传了出来。
武后神色肃然起来,低声说道:“回禀陛下,钟真人报奏,一切顺利,不过因为今年多事,故而开炉时间得到十月底十一月了,具体还要看节气变化。”
“无妨,这原本就在计划之中。”李治是稍微停顿,然后说道:“封禅的礼仪诸事准备如何了?”
“大体妥当,不过在名单次序上还有变动。”武后微微躬身,面色凝重。
封禅最重要的,是个人的站立次序。
皇帝无疑是首祭,武后是辅祭,太子是三祭。
至于其后,可以是韩王李元嘉,可以是淮南大长公主,也可以是相王李旦。
朝中群臣自然按照官位顺序来便可,但地方刺史,却各有贫瘠,封爵,勋赐,还有年龄之差。
谁前谁后,到时候也是一大堆麻烦事。
武后说的站立次序问题,看起来是小问题,但却是最麻烦的事情。
今日定下的这个在前,明日就会变成那个在前。
这样的事情争夺会一直持续到封禅那日,也就是最后一天的时候,才会有所定决。
“砰砰。”皇帝轻轻的敲了敲御榻,开口道:“其他一切诸事,都可以按照规矩来,唯有一点,职司担任无功者不得前来嵩山,各州刺史,各卫将军中郎将皆是如此。”
“是!”武后点头,皇帝封禅嵩山,是要向上苍夸功,如何会让无功之人,搅和了他的好事。
“诸州刺史,诸位将军,来者,需于十二月初抵达长安洛阳,长安各家王府贵戚,十一月初抵达洛阳,太子率百官十二月初从长安启程。”皇帝有条理的安排各地到长安的时间,如果仔细分析,甚至能看到一些规律。
“臣妾这就去办。”武后微微躬身,然后退出了贞观殿。
黄昏之前,无数的飞骑已经从洛阳城飞出,直奔各地。
……
黎明晨起,蕃州红山。
一身黑底金丝蟒袍的李绚,站在红山顶上,眺望眼前的整个逻些城。
无数的百姓从各个门户之中走出,然后快速的各自忙碌而去。
整个逻些城,城内城外有很多宅院酒楼都在推倒重修。
经过了一年的忙碌,一年的丰收让许多百姓人家的米缸堆的满满的。
水道的畅通,让来自西域的商人一下子多了许多。
尤其如此在西域,大唐和西突厥正在激战,从安西四镇进入大唐的路已经断了。
反而绕行大勃律进往蕃州,然后才从蕃州进入大唐的路依旧畅通。
无数的西域商人经过蕃州前往大唐。
有的北行走昌州到兰州的路途,有的往东走蜀中到长安,到江南的路。
不管是哪条路,都必经逻些,逻些如今也日益的繁华来起来。
尤其如今是冬日,李绚的蕃州安抚使府,蕃州都护府,蕃州刺史府,开始修建各式佛寺,道观,学宫,驿站,酒楼,各家官员人家也开始翻修家宅,大量的用工。
李绚坐镇逻些,绝大多数人在十年之内都不会离开。
即便是李绚这些人,也有在这里待过五年的时间。
既然确定短时间不会离开,那么大肆的修建一些繁华之所就成了必然。
李绚也在手续方面大开方便之门,唯一的要求就是雇佣百姓的销必须日结。
虽然说是在冬日,百姓有了空余,但也很有可能今日在明日不在,所以日结就成了必须。
李绚必须保证百姓在冬日里有钱赚,同时有大量的西域商人长安商人将货物卖到逻些,卖到整个蕃州的各个地方。
整个蕃州,所有的州县都在尽可能效仿蕃州的作为,尽可能的让百姓得利,而百姓得到的利又能很快的出去。
这样到了明年,他们就会更加努力的去种田,会更加努力的去开拓河道。
人有忙的,有钱赚,那么人心自然就不会多想。
整个蕃州也就很快的安定了下来。
看着逐渐热闹起来,充满了烟火气的逻些城,李绚微微的松了一口气。
他这一年的辛劳,起码回到长安之后,能够对皇帝有所交待。
起码让皇帝知道,自己这一年,是真的完全用心在地方治理上,而没有胡思乱想别的。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