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宝玉的好感度【求追读】(2/2)
男人闻言不由一呆,随后便饶有兴致打量身材瘦小的秦钟。
“某姓陈,小哥儿怎么称呼?”
秦钟一副大人样子,拱手道:
“在下姓秦,表字鲸卿。陈大爷可是心中也有疑惑要求解?”
秦钟也是到后来才发现对方在偷听,于是索性结束了和宝玉贾蓉的对话。
他和宝玉贾蓉离开后,告别时竟又发现这行人跟了过来。
其中还有几人不停往他身上打量。
这不是送上门来的好感度?
秦钟心里一乐,当即便停这里热心搭讪了。
只是他却猜错了身份。
更没有料到,中年男子竟是刚登极三年的隆泰皇帝。
只因……
清河是来粮食运上京的主要途径,因此清河镇也是神京城外最大的粮食聚集地。
清河,则是京杭大运河通往神京城的最后一段。
今日,隆泰帝与户部官员巡察清河船运和两岸水旱码头。
隆泰帝听秦钟这一言,便知秦钟误会了。
玩味问道:“方才听你讲,可算出未来事,难道算不出来我为何寻你?”
秦钟稍稍一愣
这个陈大爷的有点扎手。
为了获取好感度,他也胡诌来。
“我一不知你身份,二不知你家住何处。哪能事事算来?”
“小哥不如先算算我等身份。”
秦钟认真打量一番。
这些人,气质参差。
但各个衣裳华丽。
“想来不是户部官员,就是城里粮商了。”
隆泰帝听他这么一说,还真来了点兴趣。
“为何这般说?”
“清河镇何等地方,乃德胜门外最大的集镇。天下粮食尽入清河,虽然夸张。但能够这般打扮,还多人出行的。清河镇里,也只有粮商和户部官员了。”
秦钟仔细观察着陈大爷脸色,看得对方点头才松一口。
只觉自己没猜错。
三十多岁的隆泰帝眼神颇为玩味,道:“小哥算错一点,清河镇不仅是粮商聚集地。北来的羊商业聚集在这里,为何我等不能是羊商?”
秦钟自信笑道:“圈羊之地,也不在此处,而在下游洼子里。”
“那不能是其他官员?或是附近庄上的主家?”
“清河镇大富的,只有粮商。至于其他官员,此时竟在清河边,算不算玩忽职守?”
秦钟反问一声。
隆泰帝笑一声,乐道:“果然善猜。你猜不错,我等正是粮商。”
秦钟突然眯起眼来。
这位陈大爷不老实!
自称是粮商,然而所有人身上都没一点商人气。
反而像大领导带队下基层巡视似的。
这种情况,秦钟前世可见太多了。
知道对方多说两家话,基本就能分辨出来。
大领导味道太浓了!
他别的不敢确定。
但这位陈大爷绝对不是粮商。
秦钟自信说道:“你是户部官员罢!来这里巡视清河运船,甚至还准备在这里修建皇家粮仓和水旱码头。”
隆泰帝一惊。
修建皇家粮仓的事情,虽有官员上书过,但他从未表过态。
这次也是想着亲自来看看,还未下决定。
“说说缘由?”隆泰帝眼色已有不同。
秦钟却笑着指向清河里。
“来往船只越来越多,水旱码头已不够用。若再不修建,只怕清河船运要拥堵成灾。至于粮仓,道理也简单。清河附近诸多军营,养他们可要不少粮食。”
怎么没有好感度提升啊?
难道真是粮商?
陌生人的好感度就是难提升。
秦钟又试探道:“我知道一件与粮食有关的事情,你们想听不想听?”
秦钟早听了今年五月湖州大旱。
竟与他前世上课时所听的1700年一样。
也就是这一年。
1700年,秋,钱塘江流域再次出现罕见旱灾。
上一次钱塘江流域全局大旱还是1671年,钱塘江局部大旱是1684年。
时为八月底。
钱塘江流域旱灾正在发生,且未来两月会越来越严重。
晚稻却还要一个月才能成熟。
前世历史上,这一次旱灾导致钱塘江流域,以后多种植而少种水稻。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