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6章 回礼(1/2)
第166章 回礼 八月十五中秋节,镇上学堂里面放假,几个小孩子都回来了,凌天阳也给店里的掌柜和张大娘发了红包,一人送了他们一篮子的月饼,两人十分都很高兴。
袁大夫是老二的老师,凌天阳也给他准备一份中秋节礼,还有学堂里面的赵夫子。娘家那边,凌天阳先给爷爷家、三叔、四叔家都松了节礼,也给外祖父、大姨、二姨、小姨、大舅舅、二舅舅、小舅舅他们送了节礼,每家的节礼一样,一篮子月饼,加一小块五肉。
月饼是凌天阳自己做的,模子是根据现代的那些月饼模子找她四叔做的,因为是凌文强做的,所以,凌天阳最后多送了他们家一篮子的月饼。现在贺氏看到凌天阳热情多了,不知道是因为她的恶名传出去了还是因为她大方,贺氏现在没事就爱带着他们家四个丫头往凌天阳家来蹭吃蹭喝。现在燕家也不差这些,想着过些日子就好了,就任由着贺氏。
十五这天正午刚过,王氏带着凌天阳的二姨和小姨以及小舅母一起来还节礼了,跟着一起来的就有二姨家的金柱哥,小舅娘家的大女儿王小银,五岁的样子,长得比一般五岁的孩子矮,但是长相很好看,一双眼睛大大的,笑起来还有两个深深的酒窝。小姨家的两个女儿姚金,姚银两姐妹,大的那个八岁,小的那个六岁,两姐妹长得不是很像,大的那个长着一双桃眼,小的那个长得肥肥的,除了皮肤看起来非常白希之外,看不出什么来。
王氏将他们送过来之后就回去了,在芭蕉窝只有嫁出去的女儿回娘家送节礼的,没有娘家那边反过来送礼的,当然,要是当娘的或是当爹心疼女儿,也会过来送一些吃的。
凌天阳的二姨王秀自己送了一点家里的特产,带着一罐子腌菜,一筐的鸡蛋和粳米。二姨还替大姨家带来了节礼,也是一篮子鸡蛋,加一包大概十来斤左右的豆子,有黄豆、绿豆等。
小姨带来的东西比二姨王秀的多很多,王秀香也带来了一些月饼,不过都是徐阳县的特产,还有一些家里面带过来的东西,让凌天阳惊讶的是,王秀香带过来的东西里面有两条鱼,很大,这是凌天阳第一次看到这么大的鱼。
今年夏天的时候,因为老二他们在镇上读书,没能回来,所以,腾江河他们就没参与,没参与就很少吃到鱼。加上王氏对于几个孩子关的很严,几乎从来不让他们去河边玩,就算老二他们在家,也只能瞒着王氏去河边玩。
滕江绕过芭蕉窝,整条河清澈透明,河里鱼类很多,但是芭蕉窝的人很少去打鱼吃。这里面据说有一个传闻,腾江河里每一年都会淹死至少一个人,这是每年都会出现的事情,去年是芭蕉窝上面的一个村子,今年还没有出现,但是,据那些大人说,迟早都会发生的。
凌天阳不知道那些大人为什么这么说,但是看到上年纪的人对腾江那么敬畏,她又觉得有种宁可信其有,不可信其无的感觉。
“不过,这个方子我已经卖给罗家了,你们看完之后大概只能烧掉了。”
院子里面还是一多,九十分热闹,穆氏和凌天阳的二姨年纪相仿,两人不时的聊点什么,气氛很好。
因为有客,燕家的午饭吃的很早,吃完之后,他们就回了凌文笙家,在凌家,凌天阳将自己准备好的几张条子交给他们,让他们看完之后就烧掉。酿好葡萄酒之后,直接运到镇上罗家就行了。
凌天阳猛然就想起了她小姨的事情,怪不得敢这么说话,原来,她小姨根本就是站在封建礼教对立面的人。
虽然后面凌天阳什么都没说,王秀香敢保证,绝对不止怎么多,她现在很想直接飞回徐阳县,立马就动手开始酿酒。
可是现在她听到这个事实是红酒根本就是她三姐家弄出来的,卖给了罗家,如今,这样的好事就要落到她的身上了吗?
“什么?”王秀香嫁的夫家就是做小生意的,加上王秀香嫁过去之后这几年,生意做大了,在徐阳县有一间小小的铺子,对于凌天阳说的还是多少了解一些的。
放下手中的菜刀,凌天阳哭笑不得的看着自己的小姨,说道:“你是想说我想不想和离?”
王大山一共四个女儿,前面几个都很乖,他们找婆家的时候,都是王大山说什么就是什么,绝对的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只是轮到嘴一个女儿,也就是王秀香的时候,王大山气得半死,王秀香自己看上了来青襄县的姚家小儿子,非要嫁个他。这个字啊当时来说,那是绝对不允许的,而王秀英就是敢冒天下之大不韪,不仅后面如愿嫁给了姚家小儿子,两人之间的日子过得也十分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