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更乱(1/2)
第104章 更乱
专业的需求随之而来。
“我们要一套在海拔8000米可以工作的系统。”
“电池,零下40度,可以开机,至少半小时以上的工作时间。”
“有没有可以零下40度还可以显示的屏幕,如果做不到,用什么替代?”
“我们不可能在低温缺氧环境还要组装设备,这必须是一套完整已经连接好的系统。所以要考虑连接完成后的体积重量以及连接的稳固性,以及登山运动员携带的方便性。”
“所有的轻触式开关都要换掉,用最原始的机械开关。”
“我们的工程师是没有可能爬到最高处的,山腰基地是他们的极限。所以这套设备最终将会由非专业人士操作,而且机会只有一次。一旦失敗,很难有第二次登顶的机会,所以我们要求设备操作尽量的简单,最好是除了开关,零操作。”
“非专业人员很难做到对中和整平,我需要一套可以自动安平的系统。”
“轻,一切尽量的轻。”
……
张邕鼻尖冒汗,一一尽量详细的记录。
除了个别需求,他回答“可以满足。”
绝大多数需求,他的回答是,“我会尽快与厂里沟通,找到解决方案。我会尽快答复。”
最后,主任道:“你们只有六个月的时间,我们需要一切到位。感谢你们的支持,但我明确告诉你,为了保险起见,我们还找了其他的公司。希望你们能尽快提供方案。”
张邕点头,“主任,我会尽力。”
谈话结束,武军送他出门。
“时间还早,要不去我办公室坐坐,晚上一起吃饭。”
“你的饭我不敢吃了,这事压力太大了,我要尽快处理。另外我还要到协会去一趟,下次见吧。”
“好,其实我也是真的忙,说请你吃饭,就是客气一下,你不吃最好。”
二人大笑,彼此给了对方一拳。
……
……
王力对着张邕直咋舌。
“你知道,协会帮各个公司测试或者测评,是常有的事,也是我们的工作职责所在。而且我们都会找行业的专家一起测评,协会是不会自己下结论。这次也是众合提前找了郭教授测评,我们一起配合完成的。但本质上这就是一次民间测评,协会并不是检测的权威机构,我们不负职责以外的责任。”
“秘书长,您这个测试报告可是用协会的信纸出具的,外人眼中,红头信纸就是权威。”
“嗨,高总的人后来提的这个要求,本来我们报告已经打印了,想想他的要求也没什么特别,就用我们信纸打印了。但上面并没有我们的盖章,这不是一份公文,只是一份民间报告。”
“但众合认为这就是官方结论,准备用这个将华天科技,招标公司,和财政部一起告上法庭。”
“我们是真不知道这事,郭教授打电话我们才知道。老人家生气了,还怪到了我们头上,张邕,这事我们有点冤枉。……”
“众合怎么回事?谁会和财政部打官司?我们行业的项目,和别人比都是些小项目,这个金额那里值得打一次官司呀。”
张邕笑道,“可能众合觉得,得到了协会的支持,一定可以告赢财政部吧。”
王力脸色有些发白,“你可别乱说。我们可没支持他们打官司。这也根本不是给法庭上用的。”
“这您说了已经不算了,要众合的高总说了才算。”
王力叹口气,“对啦,我先问问你,我们的报告不算权威,但基本客观吧,不会有什么大的问题。”
“产品的测评报告,和招标的产品测评,是不一样的。您的报告做为一般测试报告,是没问题的。但评标看的是每一个细节,哪怕细微之处不满足,就会扣分。这种细节,您的报告里很明显,并不重视。比如,报告里说,mag的手持机不具备串口功能,……”
“这些结论是众合的人写上去了,但我们不是随便让他们写的,我们检查过了,mag机器的确没有串口。”
“秘书长,这就是我说的,这种测评报告不能当做招标测评标准。从产品的角度,串口属于已经落后的通讯技术,现在都是usb通讯,一个具有usb口的设备应该给更高的分。但投保而言,标书上写着串口,那就必须是串口。”
王力有些脸红,“你说的对,我们有失误。但这个结论本身并没有错误吧。”
“不然,”张邕从兜里掏出了一个小巧的mag手持机。
“对,这就是我们测评的那一款。”王力立刻认了出来。
张邕熟练的打开了设备后盖,“您看这里,”他指向电池舱内部。
王力看到了一组不引人注意的金属孔,“这是什么?”
“mag的确在主通讯用usb取代了串口,但为了个别客户的二次开发考虑,在内部保留了这个串口。只要一根专用的电缆,就可以从这里引申出一个串口。这个如果不经厂家提示,一般人还是看不到的。但如果有机构不与厂家沟通就做出没有串口的结论,厂家可以提起法律诉讼。这就是我说的招标测评的细节,郭教授主要测评产品指标,不会注意这些细节,众合借机写上了自己的结论,而您和郭教授都看了,并没有觉得有太大问题。这就是这份报告的问题。”
王力点头,“我懂了。这样吧,我给高总打个电话,我猜郭教授应该也已经给他打过了。我会说我们不同意将这份报告用于法律诉讼。如果他坚持,我们会向财政部澄清,这份民间报告,不具有任何法律依据。”
“谢谢,秘书长。”
“算了吧,我还是谢谢你吧,众合真把这份东西拿到法庭上去,虽无大碍,但少不了我们的麻烦。”
“您最好也顺便劝劝高总,这场官司打得毫无意义。”
“这个我会和他说,不从协会角度,就算朋友的身份,我也会劝他。这么聪明的人,怎么会做这么傻的事。”
……
……
赵爷正在安排工作,经过和张邕的一番对话,他已经平静了很多。“如果不行,就做最坏的打算。”如今他正在按最坏的结果而布局。
电话响起,他接听,一个很久不见但很熟悉的声音。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