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7章 赏赐(1/2)
叶洛茵身边现在有春杏。
两个人处的挺好的,到京城的时候还有小婉。
没有合适的小姑娘,暂时就不给女儿那边放人。
但宅子这边要配人手了,要不然空荡荡的。
尤其作坊那边都是雇佣的。
就琢磨着从庄子里再调一个人来管香皂作坊。
可看来看去,都没有合适的。
孙翠芝跟女儿说,那不如让池夫人派一个来。
马上他们就要走马上任了。
池夫人也要离开阳水县城去往凌州府。
宣晖帝每个月都会接到一封信。
那么可想而知叶风做的事情有多大。
这对于叶风来讲又是一个新的里程碑。
毕竟冬日到了,吃起来不但方便,还会越吃越热乎,很适合这个季节。
真要是被这些百姓知道了,怕不是要给他在家里立长生牌位。
家里还有一台类似的机器。虽然老旧了一些,可是按照这个样子完全可以制作出一大批来。
遇到这样的好机会出人头地,要不然这辈子也是个乡野农夫。
也因为这个农作物,叶风在朝堂竟然有人渐渐的提起他来。
香烩馆的生意很好,尤其是到了冬日,更是如此。
叶风现在根本没有时间。
而且已经延伸了几百年,根深蒂固,似乎无法动摇的样子。
并不繁琐,手动的,县城里的工匠就能轻易的做出来。
楚太宰临走之前让他抓紧在年前将红薯粉条做出来。
有太多现成的经验可以借鉴。
然后池同知带走了姜县丞,胡主簿升职做了县令。
传到京城之后,宣晖帝看了一眼呈上来的信件和公函,对着身旁的德公公意味深长的道,“你说,朕是那么小气的人吗?”
叶风和叶洛茵私下里却不敢这么乐观,他们不觉得宣晖帝会不闻不问。
慢慢的,就有人说阳水县城是风水宝地,弄的现在房价很高。
也是这一次出行才让叶风真正的意识到,太康朝百分之九十五的土地都掌握在士绅的手里。
可以称之为胡县令了。
先是恭喜,然后说正事。
德公公能说什么呢?
这是人家皇帝的功劳。
大家都知道叶风的大名,在这样的人家,是不会被亏待的。
然后在信里就能看出来,这个香烩馆和上天并没有取得联系。
除了生意好,很是普通。
其他的,却也没说什么。
所以叶风知道这个红薯粉条,官府是想要掐在自己的手里的。
都说万事开头难,他这也不过是刚刚开始。就像他现在的官职一样,也不过是正儿八经的步入仕途。
有个皇帝曾经说过,如果有一天他能让百姓的餐桌上都有米粥可喝,他的功绩可堪比尧舜了。
尤其深受一些年龄较大的老爷夫人们的喜爱。
于是,叶风和叶洛茵用了几天的时间,设计出了一台适合当下的粉条加工机器。
叶洛茵早就忘记了尴尬,乐呵呵的去见了池夫人。
可叶风还是将图纸和信件快马送去了京城交给楚太宰。
这红薯达官贵人和百姓的吃法并不相同。
现在第一步是在他能力范围内,让这些百姓有了吃饱的可能。
也不过是一个多月,孙翠芝就给替换了出来。
只能恭恭敬敬的答道,“这本就是陛下的功劳,如果没有陛下天命所在,这个红薯,哪里能像现在这般惠及黎民百姓?”
池夫人手头的人很多,派了一个留在这里打理铺子生意的管事的媳妇谭婆子去香皂作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