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6章 诸葛孔明(1/2)
第236章 诸葛孔明
天子年幼,群雄并起,礼崩乐坏,人民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大汉已经到了腐朽的无药可救的地步,如果不是李世民统一了北方四州,加上雍州和司隶, 这里的百姓哪里来的好日子?这些贫寒的士子哪有机会参加这样的科举考试?
如何选择,自然一目了然,所谓屁股决定脑袋,这些来自李世民管辖州郡的士子,自然没什么好犹豫的。
民心思安、民心思定,天下都在期盼出现一位英雄人物,结束这乱世, 而李世民就是这样的英雄人物, 具备统一天下的英雄之气。
李世民见只走了一小部分的士子,心中也是大定,他其实就是想通过此法将一些忠于大汉的死忠分子排除在外,留下一些真正愿意为自己出力的可用之才。
另一个目的他是想试探一下天下百姓对自己的态度,今日这一幕,让他内心激动万分,至少说明这些士子是认可自己的,那自己治理的州郡的百姓也是向着自己的,自己这么多年的倾力付出算是得到了应有的回报。
这如何不让李世民兴奋?
两个时辰的作答结束后,士子如释重负地离开了考试的大殿,回想刚刚作答的一幕,每个人都是心情复杂,百感交集,但众人都没有对自己的选择而后悔,也许原本也没什么好后悔的。
在主考官蔡邕和几位副考官的共同阅卷下, 最终众人选出了前五十名才思敏捷、有真才实学的士子, 而摈弃了一些华而不实,团锦簇的锦绣文章。
这一取士标准也是李世民强烈要求的,不过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士子们大多都在家苦读圣贤书,不了解外面的世界也很正常,李世民就是要通过这样的方式向他们传达自己取士的标准,从而促进这些国家的栋梁之才分一些精力在国家大事上。
关心朝局,关心国家大事,关心百姓疾苦。
见李世民来了后,白衣儒士恭敬地行礼道:“山野之人诸葛孔明,见过天策大将军。”
“在的,这份答卷我们大家公认可名列一甲第一,文笔流畅,思路清晰,有很高的思维高度,可谓独具慧眼,十分难得,提出的天下一统之策,可行性很高。”徐庶赞叹地说着。
此次答卷中很多士子写来写去就是离不开“怀诸侯,来远人”,还是在强调礼法和感化之术,自然不是李世民想要的。
“哦,此话当真?”李世民双眼放光地问道。
众人一路疾驰,在长安城内纵马狂奔,巡防营的士卒看见居然有人在长安城内,当即要拿下这些不法之徒,结果定睛一看,是自己主公还有几位先生,连忙帮着疏通道路,防止撞到路人。
他就是担心此人从自己眼皮子底下跑了,毕竟像这种可遇不可求的奇人,实在是不好把握他的脾气,万一让他走了,那真是悔之晚矣。
李世民快速拿起这份答卷,只见上面写着孔明二字,李世民心瞬间狂跳起来,见此人统一天下的思路居然和自己不谋而合,先益州和荆州后中原,最后江东,并且还写了切实可行的方案。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