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3章 203设计的优势(2/2)
“利润不高也有利润,而且我们的设计在快速建设普通住宅方面有绝对优势。”林若妍解释道,“举个简单例子,我们国企设计大院里的结构工程师,不用特有名的,就是毕业两三年的那种一级结构注册证都没考下来的人,他们大概中级职称,经手绘制过的结构方案,至少几十万平米建筑面积,这样的一抓一大把。”
这几年我国大力发展城市化建设,虽然商品房还不算多,可是普通职工住房建造项目太多了。国企自己造房子,就会找国企大院,那边做房建从来不缺活,设计师也跟着被锻炼,评职称都是要做过几十万建筑面积的设计项目才能达到硬性指标。
而快速建设一座新市镇,房子还是免费发给当地的居民安置的,当地能投入多少钱?那样的社会住房更像我们的职工住房,集中化、标准化、模块化,利于快速建设才行。
“而老牌资本主义国家,他们哪里有那么大规模的住宅项目要建?他们的设计师一辈子能干几十个小住宅,累计面积十万平米那都是劳模。更多的人一辈子做的规模最大的设计只能是公建,博物馆、酒店之类的。更多的人,从没有设计过几万平米的大高层。
林若妍在现实世界做海外项目,就是被大国企设计院带过去的咨询单位。通过海外的项目,她了解到,在南美做项目与去非洲搞援建完全不同,是更现代化更商业化的一种合作模式。
袁总若有所思:“那你的意思呢?”
袁总想了一下,确实如此。
林若妍与国内设计院合作同样也多,尤其住宅方面,国内设计院的进步速度让人刮目相看,她很有信心地说道,
“袁总在那边要搞大基建,配套的新市镇要快速建设好,安置普通家庭,我们在房建这块内容总设计施工都做总包,分包给当地设计院一些设计工作,这样不仅能让我们的设计院走出去,还可以给当地创造更多就业机会。”
我们的设计师经过这些年的锻炼,随便一个人都画惯了这样的图,而且从中摸索出了大量的经验。我们的工人按照我们的图纸来建设,岂不是更流畅?
我们的图纸上选用的各种建材,难道不该是我们自己生产的么?远途不方便从国内运输的,那就当地设厂现场制作。设计总包解决的不只是图面的问题,还能带动相关产业链的全面进入。材料、设备每一样,都能给我们带来收益。”
袁总在修桥铺路方面已经见识过相关行业的带动作用,房建方面一开始利润薄,当地又是有设计院的,本来是打算分包给当地,现在一想,还是从设计源头都拿捏在手里更好。
袁总算是认同了林若妍说的,进而又问:“如果你要房建这一块,设计总包找国企合作,那么你一个地产公司,想从中获得的又是什么?”
双更第二更。明后天三更,感谢大家的票票和留言鼓励。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