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0章 210接触施工企业(2/2)
这些单亲家庭的妈妈们来工地打工,什么安全“监督”、打扫帮厨这都是很重要的岗位,女性更细心。而她们的年幼子女不能丢在家里没人管,来工地这里,企业给统一免费照顾。照顾就要用人啊,于是这就解决了很多当地人的岗位编制问题。
就比如这位厨房大妈,她现在已经学会了湘菜,常年在厨房做事,临期食品或者当日吃不完的饭菜她都能带回家,可以养活家里好几口人,同时还有工资收入。等过几年,她还想让大女儿也来上班,做个前台接待之类的职位,多懂一门外语就是吃香。
人家愿意跟林若妍聊,明说了他们更在乎袁总那边的大基建。你开荒种地搞新市镇,道路和管线总要有人做吧?铁总这边技术一流,穿山开隧道,遇河架大桥,独特优势其他的施工企业比不了。
林若妍不信,还专门和一个做饭的当地大妈聊了几句,大妈能听懂普通话,就是一张嘴都是南外建老板的那种方言口音。
大妈也很委屈:“当初我以为自己学的是正宗普通话,去你们国内旅游,还打算炫耀一下呢。结果你们那里居然有那么多种方言?我只会说不会写,勉强能认识几个字,自己说的好多人还听不懂,最后只能找了翻译。回国后报了正规培训,学了一下普通话。你听我现在说话,是不是容易懂了?”
听说这里的队伍以前规模不大,却来的最早,是给恩州人以及侨胞做了不少小住宅或者商店装修什么的。人家不在乎活大活小,有生意就做,而且他们的优势是与当地施工方面的人才有长期稳定的合作。
林若妍最后去的是南外建。
他们这里后勤人员一水儿的都是会讲国语的当地人。这说明是合作久了,人家普通日常简单会话都学会了。
林若妍后来去了别家营地,也发现铁总这边的营地规模最大,本身就有不少国内的技术工人在。
当地人学习国语的热情还是工资高,海外来的许多企业,只有国人开办的真正讲平等,干活不仅能拿到钱,还能学到真技术。
南外建的人也介绍经验。他们开办企业,做当地工程,用工比例这方面的处理有独家秘诀,增加了许多看起来不太正式的“正式编制”岗位。
还有一些想认真学技术的工人,无论男女,自然可以从小工往专业工人转换。不认真的学不会的,就继续做力气活,干一两周觉得累,都不用他们给开除,许多安全“监督员”盯着看呢,每周评比,优胜劣汰直接扣钱,人家自己就不来了。反正小工有很强的替换性。
如此一来,只要合同规定好国内和当地人用工比例,南外建这里总是能解决这个问题。他们可以找到当地最优秀的工人,也能管的住这些工人,提升他们的工作效率。
南外建这边的负责人也是姓刘的,与刘老板还是老乡,说话口音近似。不过刘总是学电工出身的老工程人了,头发斑白,自称大半辈子都在工地上混,海外也闯荡了十来年。他再有两三年就想退休回国了。
刘总敏锐发现了林若妍只想做短期项目,那么他这里能提供的施工服务其实更合适。而且刘总想着回国后也要找个更舒服的退休“返聘”工作,去林若妍这样的房产私企当顾问岂不是正好呢?
双更第一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