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二章 奴仆(1/2)
乾隆五十七年农历四月初一这天,银洞沟南边十里地处的碾子沟集市上,恰好是十天一次赶场。山民客商往来,人流熙熙攘攘,毛皮、菌菇、盐巴、粗瓷等摆放的到处都是,这算是山里为数不多的社交活动了。
集市中有专门雇佣脚夫和厂民的地方,这里等待的人也比平常多了许多。一个个饥肠辘辘的汉子睁大眼睛热切的注视着,每一个从他们面前经过的人,期望从他们嘴里听到“招人了,雇工了”之类的话语。偶尔有人前来雇佣一两个人,就急忙拍胸脯卷袖子证明着自己的壮实耐用。但几番下来,场上等待的人看起来根本没有少多少,依旧是黑压压的人头耸动。残酷的现实无情的将他们,有工做有饭吃的念想击的一地破碎。
山中多木箱厂、铁厂、纸厂等,都雇佣了不少手工业者。大厂能有数百人,小厂也有好几十。脚夫们也靠着厂子的雇佣,行脚将山里的货物人工搬运出去,赚点糊口的薪资。但今年河南大旱,湖北也多少受了些影响,南巴老林中的chūn玉米歉收,给山里劳作的他们带来了灭顶的灾祸。
没错,一个玉米的歉收就能让山里的工厂停工,社会陷入动荡。
玉米、番薯、马铃薯这些高产粮食作物在乾隆末年,已经迅速推广到湖北、四川、陕西相交的山区,也就是南巴老林一带。这地方都是坡度高土地贫瘠的山地,只能种植这些适应xìng较强、耐旱耐硗的作物,放眼望去斜坡深谷巨阜危崖,皆是玉米、番薯、马铃薯。它们也没有辜负自己高产的美名,确实是活人无数。
但遇到让这些作物都歉收的年头,山中的rì子可就不好过了。jīng明的商人们看到粮价攀升,盘算一下成本就宣布歇厂停工,将厂民们扫地出门,脚夫们自然也没了活计。这些人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往往又加入“吃大户”的行列,让附近州县都遭到祸害。
今天似乎是个好rì子,老天爷将他们的一番祈祷听在了耳中。有牙人带着主顾来到场zhōng yāng扯着嗓子就喊:“招人了,招人了。”于是乎一堆人蜂拥而上,将来者围在了其中。
李诰明显被黑压压围上来的人群吓了一跳,随即镇定下来,朝着一双双嗷嗷待哺的眼神喊道:“收下人奴仆,五两银子一个人,管吃管住,月钱五百文。”
不是雇佣而是买断,热切的眼神多少有些黯淡,但很快就又燃起了希望的火焰。这天灾**的年头,能吃饱肚子就不错了,那里还敢奢望什么别的。卖身又如何,人家给的条件也不算差,想想还是卖了吧。蒲扇般的大手如林而立,高呼着:“我,选我吧。”
牙人脑袋上冒着冷汗,就怕这群热情的壮汉冲过来,不小心将他踩成肉泥。
“静一静,一个一个来,听听这位少爷还有什么要求。”
“二十个,只招二十个,只要有家室的。”
李诰从符合条件的人里,jīng挑细选出了二十个面相忠厚老实又身高力壮的汉子。这年头可没有八小时五天劳动制,厂民们都是rì出而作rì落而息,而且还是天天如此没有休息rì。脚夫们就更夸张,每rì背负的东西重达两百四十斤左右,厂子里称呼起来都唤做某某骡子,实际连骡子都比不上他们。
这些人终年劳作,壮实厚重的像座大山一样,隆起的肌肉是山间的岩石,暴起的血管是那山坳的溪流,黝黑的肤sè宛若山体的一抹青灰sè。他们体力、耐力一点不欠缺,只等着自己将纪律和勇气灌输给他们,那就是一支无坚不摧的铁军,李诰满意的点点头。
牙人已经准备好卖身契约,宣读一边双方确认无误都摁了手印后,这二十条汉子的xìng命就彻底归属于李诰了。
苍天啊是不是你也不忍心见到华夏如此多灾多难,用如此离奇的方式我来到这个年代,赋予我改变华夏命运这个伟大光荣的使命。等着吧,给我五年,不,三年。我就能凭眼前这批人,一步一步壮大,最终打造出一支民族武力来。趁苗民起义,川楚白莲教起义的时候横空出世,彻底挽救这个民族、这个国家堕向无底的深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