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莽汉颂 > 西汉末年的外戚专权

西汉末年的外戚专权(1/2)

目录
好书推荐: 真如幻境 天使的假日 天朝浮生记 我的龙女大老婆 盛唐逍遥王 寂灭太虚 鬼楼魅影 猿猴传 糊涂大仙练成记 紫水晶夜曲

西京夕阳:西汉末年的外戚专权

西汉末年的外戚专权

汉宣帝的“霸王道杂之”在他逝后并未得到继任者的重视,再加上武帝以来的长年积弊,汉王朝很快转入衰败的轨道。

当皇帝懦弱时,他身边的人就开始狐假虎威,他们的贪婪和jiān诈使皇帝几成傀儡。在西汉末年的政治舞台上,外戚是权力斗争中举足轻重的角sè。

皇权的旁落

在zhōng yāng集权的君主政治中,皇帝的人格至关重要,他不仅需要练就过人的毅力,而且必须熟知各类权术,懂得恩威并施。汉宣帝深谙此道,所以他能最终成就“中兴”事业。元帝及以后的几位皇帝太柔弱,他们本xìng善良,但心术太正,兼及优柔寡断。他们的意志往往被自己的yu望或旁人的jiān猾牵引,最终失去权柄。

柔弱无主的元帝

元帝在做太子时即爱好儒术,劝谏宣帝省用刑名法术。即位之后,他终于有了实现自己理想的机会,但最后的结果却是令人,也令他自己失望。

宣帝逝世前拜史高为大司马车骑将军、萧望之为前将军光禄勳、周堪为光禄大夫,三人皆受遗诏辅政。元帝即位之初,萧、周二人因曾任太子太傅而颇受尊重,二人的意见也常被皇帝采纳。

武帝时,宦官开始参与政事;在宣帝时代,宦官的作用更大。在宣帝逝世后,宦官弘恭、石显仍在zhèng fǔ的决策过程中占据重要地位。由于萧、周二人见用,因此弘恭、石显遂与史高互为表里。萧望之认为任用宦官非汉朝旧制,因此奏请改任士人,这令双方的关系更加恶化。萧望之所面临的权力格局与霍光秉政之初时类似,但他却没有霍氏那样的好运。昭帝14岁便能窥破臣下的jiān谋,元帝虽已成年,却不能当机立断地保护自己所尊敬的大臣。当石显上奏说萧、周、刘更生等人互为朋党,党同伐异,请求将萧等“召至廷尉”时。元帝竟然不知“召至廷尉”是逮捕入狱的意思,糊里糊涂地同意了石显的奏议。不久,元帝召请周、刘二人议事,这才知道他们已身陷囹圄。萧等虽被放出监狱,但萧被削职,周、刘被贬为庶人。

一段时间之后,石显等再次诬陷萧望之,奏请将其下狱。元帝认为萧xìng素刚强,不会轻易认罪入狱,其实是担心萧自杀。石显却答非所问,妄说萧望之“语言薄罪,必亡所忧”。元帝同意了石显的奏请。萧望之最后在家中自杀,元帝听闻后叹惜不已,“曩固疑其不就牢狱,果然杀吾贤傅(《汉书·萧望之传》)”,悲痛废食。但石显等只是被元帝训斥了一番,并未受到处罚,最后不了了之。直至逝世,元帝一直未能将石显从身边赶走。

一段时间后,元帝又想起了周堪,试图重新起用这位老臣。但在听了杨兴的一通胡言后,竟然再次贬弃周堪。发生在萧望之、周堪身上的事足以说明元帝的柔弱无主见,不能在错综复杂的权力斗争中维护自己的权威。

受制于外戚的成帝

元帝虽无主见,但他仍然相当勤勉,继位的成帝却连勤勉都抛弃了,好sè、奢侈是对他恰当的描述。成帝时代,外戚的权力逐渐强大,皇权的旁落已成不可挽回的趋势。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抗战之民兵传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