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章 东汉学潮(2/2)
董卓定了定神,抽出腰间的佩刀,闯入了身边的民宅。
待尹端陪同几位公公,带着一众士兵赶到时,只见董卓满身是血地跪坐在常公公的身边,周围是十数具残破的尸体。一副浴血奋战,终因敌势太强,而徒劳无功的模样。
李元凤套上一件男式的衣衫,熟练地改变了发型,又用药物掩去了脸上的秀sè,如一位翩翩浊世佳公子一般,轻盈而优雅地走出了破败的贫民区。尽管那股神奇的力量已经消失了,李元凤却本能地相信,只要自己陷入危机之时,它一定会再次出现的。
自信又回到了身上,李元凤决定将自己的英雄事业进行到底,却不知道某人正在她的肚子里哀怨不已。“七彩之光啊,那是巨人罗汉给我安胎的呀。没有了它,我会挡不住胎中的压力,失去前生的记忆的啊。”
走不多久,李元凤见对面走来一群奇奇怪怪的学生模样的人。之所以说奇怪,是因为人群中有人举着一些白布做的标语和横幅,上面写着“打倒宦官,释放忠臣”、“除jiān邪,清君侧”、“诛杀十常侍,以平民愤”之类的话语。有的标语和横幅是用红sè的颜料写的,给人一种血淋淋的恐怖感觉。
一个领头的学生招呼李元凤道:“兄弟,你也是太学生吧?快加入队伍里面吧。”
李元凤也不知自己该去哪里,又不愿和后面的人挤在一起,干脆走在了领头学生的前面。问道:“请问小兄弟贵姓?你们这又是要干什么?”
领头的学生道:“我叫刘备,你呢?”
李元凤不愿多说,道:“我姓李。”
刘备热情地道:“我只有十五岁,看兄台的面相应该比我大一些,就斗胆叫一声李兄了。李兄,你不是太学的学生吗?”
李元凤道:“不是。”
刘备身边是一个高壮俊美的青年,听了李元凤的话,横了李元凤一眼,yù言又止。刘备却并不在意,语气愤懑地道:“哦,那也不要紧。只要是反对宦官,维护汉室的,就都是我们的战友。”
李元凤再次问道:“那你说说,你们准备做什么?”
刘备严肃地道:“兄台有所不知,这次皇上要将李膺和范滂等二百多位名士处斩,完全是受了那宦官侯贤等人的蒙蔽。那侯贤回乡之时,任意残害百姓。督邮张俭张大人上书弹劾,要求惩办侯览。却被侯览将奏折扣下,反而指使人诬告张俭张大人。说张大人联络党人,图谋不轨。那宦官曹节趁机奏捕李膺、范滂等一向与宦官敌对的名士,要将这些反对他的人一网打尽。我们的老师卢老先生闻知此事,就要我们先行下山,联络京城里的所有太学生,集体向皇帝上书,陈述此事的原委,以还天下忠贞之士一个公道。”
李元凤怀疑地道:“你们这么做,真的有用吗?”
刘备信心满怀地道:“我们的老师卢老先生说了,一定有用的。”
身边那高壮俊美的青年接口道:“应该有用的。大前年十二月时,方士张成与宦官来往密切,因事先知道朝廷将要大赦,故怂恿儿子杀人。当时任河南尹的李膺李大人却不顾赦令,坚持将张成的儿子处死。宦官乘机唆使张成的弟子宋脩上书,诬告李大人交结太学,共为部党,诽谤朝廷。在宦官的蒙蔽下,先帝下令逮捕李大人等二百余人。宦官更是推波助澜,大肆制造冤狱,弄得朝野上下,一片恐怖气氛。他们动用酷刑逼供牵引同党,企图一网打尽。第二年六月,在我们这些太学生,还有各郡国的诸生的共同呼吁下,先帝迫于舆论压力,还不是释放了所有的党人,只是把李大人等遣送还乡吗。”
李元凤听了,觉得这太学生的举动似乎更有用一些,也安全得多。心中一片惘然,不明白师父为什么要做那劫狱的险事,随口问道:“那卢老先生来了没有,真想向老先生当面请教一下呢。”
刘备摇了摇头,充满敬意地道:“他老人家年纪大了,都六十出头了,一时赶不过来的。要知道老人家是在缑氏山讲学的,离洛阳有一百多里(现代的四十公里)呢。”说话间,两只大耳朵忽闪忽闪的,模样实在有点好笑,
一行人赶到朱雀门时,天光已是大亮。等到后续的人群全部到达之后,李元凤惊讶得几乎合不拢嘴巴。黑压压的学生挤满了朝堂前面的广场,只怕有四五千人。以李元凤的个子,就算在男人之中,也算是较高的了。可是,李元凤往四下里看了看,却完全看不到边际。
张军看着手上的绢布,心中既是哀伤,又是恼怒。实在想不明白,昨夜还热情如火的妻子,怎么会就这么无情无义,悄无声息地走了。气恼地将绢布往地上一丢,冲出门去。他要找到她,要问问她,为何如此薄待自己。
绢布无力地落在地上,显示出几行秀丽的字迹:“伴君四载,铭记终生。今rì一别,请勿想念。善待梅姐,养育飞儿。来生有缘,必寻夫君。珍重!珍重!不贤之妻元凤,泣血拜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