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八章 社会的四种状况(2/2)
2、必要的说明
所谓悟道,只是了解了现象背后的真实,即知道现象是虚假的,灵魂是不死的,宇宙是无形而有力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其科学水平就有多高,所以,不要心存疑惑,古代的科技怎么那么差呢?
悟道是心理上的清静,科学是知识上的积累,二者可以相互促进,却又是各自dú lì的。按照佛家的说法,悟道的罗汉只是获得了根本智。成就了一切方便智,才能成佛。悟道之后尚须行道,不只是为了巩固境界,也是为了增长学问,利益社会。若是不能利益社会,那么修行就纯粹是一种自得其乐的个人行为了,就不可能成为万人景仰的圣人了。
3、本章与前一章的联系
在呼唤仁义的时代里,人们刚刚离开那个温情脉脉的原始氏族社会,却谁也不愿意回家,这是“知有之”。在呼唤智慧的时代里,人们已经看不到那个桃花源般的社会了。他们赞美那个传说中的社会,却照样玩着yīn谋诡计,这是“亲而誉之”。在大骗子打着大道和仁义的旗帜行骗的时代里,他们害怕被人看穿真相,这是“畏之”。在满地都是骗子,主张骗人有理的时代里,孝子与慈母,明君与忠臣似乎都成了一种传说。人们再也不相信人xìng本善的说法了,再也不相信桃花源的存在了。如果有人这么说,人们就会嗤之以鼻,这是“辱之”。
4、看清眼前的社会和身边的人
在温暖和谐的家中,亲人们是不会把仁义挂在嘴上的,其行为却全都是仁义的。如果父母告诫说,你们兄弟之间一定要友爱啊,说明他们已经打过架了。因此,一个呼唤仁义的社会,就是一个缺乏仁义的社会。一个推崇利国利民的智慧的社会,就是一个骗子的yīn谋已经崛起的社会。一个诞生了人人赞美的孝子和慈母的社会,就是一个孝子和慈母太少的社会。一个诞生了名垂青史的忠臣的社会,就是一个黑暗和混乱的社会。把握了这个原则,行道者只要翻一翻报纸,就知道他将要面对的是一个什么样的社会了。
社会如此,人也一样。一个满口仁义的人,还有可能是真心救世的。但是,一个喜欢谋略的人,最大的可能就是一个大骗子。至于一个处处标榜自己如何孝敬父母,热爱人民和忠于国家的人,我们就要倍加小心了,这种人恐怕已经坏透了。真正的孝子,只会觉得自己做得还远远不够。他们会说:“唉,我真是不孝啊!”
陈鼓应先生说:“本章是老子对于当时病态的社会现象的一个描述,亦是对儒家所宣扬的仁义忠孝思想的讥评。”首先,真正的思想家都是超越时代的,其慧眼所见,绝对不会局限于自己生活中的那个狭窄的社会。其次,老子并没有完全否定儒家,只是觉得其做法和主张还不够高明而已,看看《庄子》中对于孔子的赞美就知道了。如果他确实是完全否定儒家的,他的书恐怕早就被烧掉了。“独尊儒术”,凡是唯我独尊的,肚量都很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