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五章 怎么不去考状元(1/2)
“大人,您找我?”
姜子瑜应声看来,便看到了一身公差服的李天赐已站在了门口。“哦,天赐来了啊,怎么站在门口啊,快点进来。”
等李天赐走进屋子后,姜子瑜便将手上的这张纸递给了李天赐,“天赐,这一首诗是你做的?”
并不用接过来,以李天赐的眼力,远在门口之际,便已经清楚的看到了,这张纸上正写了昨天他在如烟阁上写出的那一首诗。
“是的。”虽然有些惭愧,但也应的硬气,毕竟此刻距离李商隐出世还要六百多年,而且依着现在的情况来看,李商隐会不会出世还是两说之数。
“可否再做上一首?”
姜子瑜并不是不相信,只是想看看李天赐亲自做的诗,想知道一下,李天赐要做出这一样的一首诗,需要多少时间。据朱天明说道,昨夜李天赐从开始想到写下这首诗后,前后不过花去了一盏茶的时间,这也太过强悍了。
“再做一首?”李天赐下意识的重复了一句,随后便又开口说道:“大人,听闻大人乃是状元出身,才华绝顶,若是在下在大人面前班门弄斧,若是写的不好,还请大人不要见笑。”
“呵呵,但请做来。”
李天赐看着屋外,看着庭院中的那棵飘香的桂花树,静静的发起了呆来。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影将影,行乐须及chūn。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永结无情游,相期邈云汉。”
一首诗念罢,不过堪堪的一盏茶的时间。
“真的是一盏茶的时间就写出来了啊!”姜子瑜听了忍不住的开口赞叹。
诗是好诗,并不由分说。李白《月下独酌》若不是好诗的话,那世上的好诗就已经不多了。
姜子瑜痴迷的重复背上一次,又在纸上记录了下来。“好诗,好诗,好诗。”
若是有熟识姜子瑜的人在此的话,听到姜子瑜说了一连三个好诗。便会清楚的知晓,此刻的大人心里很是激动。
姜子瑜盯着纸上的诗,约莫看了一盏茶的时间,这才回过了神来。
“天赐,以你这样的文采,怎么不想去赶考?”
“赶考?去考状元?”李天赐听了,不禁发起了呆来。他怎么也想不到,姜子瑜会对自己说出这样的话语来。
“是啊,像天赐这样的大才,不应拘在了府里担当一个次捕头,应该去走科举之道的。”
“科举?”不管是前世还是后世,李天赐对于科举制度,都较为熟悉的,但是怎么也想不到,姜子瑜大人会对自己提及此事,让自己去参加科举,一时间便有些发愣,忘记了回答。
“是啊,科举。”姜子瑜点了点头,随后便又开口说道:“我想以天赐的才学,应该不是难事吧。”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