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二回 陈登与吴平(1/2)
陈登就任广陵太守后,移治于shè阳县(治今江苏省宝应县)。他明赏罚,重威治,使广陵松弛的吏治为之一振。为了筹划一支jīng兵策应曹cāo,他恩威并济,成功化解薜州武装,转为己用。同时,陈登很注意安抚民众,发展生产,不到一年,便使广陵呈现出欣欣向荣的气象。百姓深服陈登之治政,对他既敬畏又拥戴,在当地树立起崇高的威望。
陈登不仅仅是文臣,他在用兵造诣方面也很强硬,广陵地接长江,向为江东孙策所觎觊。在建安四年(199年),孙策攻下皖城后主动向徐州陈登部发难,派孙权跨江进攻陈登所守匡琦城(当在汉shè阳县附近)。敌军十倍于陈登守军,陈登镇静自若,命将士们严阵以待。为迷惑敌人,陈登下令紧闭城门,偃旗息鼓,示弱于敌。陈登登上城楼,仔细观察敌军,认为可以出击,突然打开城门,将士们如下山猛虎,奋勇杀出,向敌阵冲去。孙权所部猝不及防,被陈登军冲乱,溃不成军,失去指挥。陈登亲自擂鼓,将士奋勇冲杀,孙权军很多士兵登船不及,被杀死淹死者不计其数,大败而回。陈登取得全面胜利。不久,孙权率大军卷土重来,再次进攻广陵郡。陈登一面向曹cāo告急,一面做好应敌准备。他暗中命人在救兵来援的必经之地聚积柴草,隔十步一堆,纵横成行,布列整齐,然后乘夜点燃,光照远近。孙权军发现后,误以为救军已到,十分惊恐。陈登见时机已到,亲率大军出击,一举击溃孙权军,再次取得了保卫广陵的胜利。孙策遣军攻登于匡琦城。贼初到,旌甲覆水,群下咸以今贼众十倍于郡兵,恐不能抗,可引军避之,与其空城。水人居陆,不能久处,必寻引去。陈登厉声曰:“吾受国命,来镇此土。昔马文渊之在斯位,能南平百越,北灭群狄,吾既不能遏除凶慝,何逃寇之为邪!吾其出命以报国,仗义以整乱,天道与顺,克之必矣。”乃闭门自守,示弱不与战,将士衔声,寂若无人。陈登乘城望形势,知其可击。乃申令将士,宿整兵器,昧爽,开南门,引军诣贼营,步骑钞其后。贼周章,方结陈登,不得还船。陈登手执军鼓,纵兵乘之,贼遂大破,皆弃船迸走。登乘胜追奔,斩虏以万数。贼忿丧军,寻复大兴兵向登。登以兵不敌,使功曹陈矫求救于太祖。登密去城十里治军营处所,令多取柴薪,两束一聚,相去十步,纵横成行,令夜俱起火,火然其聚。城上称庆,若大军到。贼望火惊溃,陈登勒兵追奔,斩首万级。
陈登在广陵多年,治政有方,民赖其利,百姓对他感恩戴德。陈登转任东郡(治今河南省濮阳市南)太守(《三国志·吕布传》注引《先贤行状》谓陈登迁“东城太守”,赵一清以为古无“东城郡”,当为“东郡”之误。其说是,今从之),临行时,广陵郡吏民扶老携幼,要随陈登一起北迁。陈登十分感动,耐心地劝说他们回去:“我在广陵任太守,吴寇频频来犯,总算勉强打跑了他们。我走后,你们不用担心,肯定会有更好的太守来治理广陵的。”百姓们终于被陈登说服,不再坚持。陈登与广陵百姓建立的鱼水深情,令人感叹。
短短的三段内容,简略概括了陈登的生平,陈登最确切的评价或许很难,政治上我们先不提,治理地方的功绩不用说,陈登也算得上文官会打仗的那一种,有点像明末清初的袁崇焕袁督师,只有两个字——智将比较符合,就连孙策这个“小霸王”也被他修理了。
陈登的价值并不像小说中描写得那么低,陈登离开广陵之后,孙权遂跨有江外。曹cāo每临大江而叹,恨不早用陈元龙计,而令封豕养其爪牙。不过,陈登比起袁崇焕可是幸运多了,起码得以善终,虽然死了早点,挺可惜的。
吴平来到广陵太守府已经是时值中午,吴平也顾不得吃午饭,就急急忙忙去与陈登相见,诉说来意,陈登曰:“先生原来是此间人氏,真是没有想到啊!我们两个也能算作同乡了。”吴平回答曰:“岂敢岂敢!平怎么敢高攀呢?”陈登曰:“吴先生客气,你我既然如此有缘分,不妨共饮几杯如何?”吴平正想说恭敬不如从命呢,谁知道他的肚子已经出卖他了,饥肠辘辘可是响声大作。陈登与吴平相视而笑,陈登问曰:“不知士均兄可吃得惯鱼虾?”吴平对曰:“在下既是此处人氏,所居之地依水而生,岂止是吃得惯啊!”陈登曰:“既然如此,那真是太好了。你我二人今rì可得好好饱餐一顿了。”陈登与吴平二人携手赴席。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