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 张医圣救治伤寒病(1/2)
吴平前往长沙黄忠的住所,看到了眉头紧锁的黄忠和愁容满面的黄夫人,在吴平表明了来意之后,黄忠夫妇他们俩人急忙引着吴平到黄叙的房间。中医讲究“望、闻、问、切”。
像望诊,是对病人的神、sè、形、态、舌象等进行有目的的观察,以测知内脏病变,中医通过大量的医疗实践,逐渐认识到机体外部,特别是面部、舌质,舌苔与脏腑的关系非常密切。如果脏腑yīn阳气血有了变化,就必然反映到体表。正如《灵枢·本脏篇》所说:“视其外应,以知其内脏,则知所病矣。”中医的望具体就是指看五官,目舌口鼻耳,看眼睛是否有神,眼白是否有异常,舌头是否过红,舌苔是否过厚,舌苔颜sè是白还是黄,口腔是否有炎症,颜sè是否过红或过白,鼻子是否有有鼻炎,鼻涕是稀还是稠,颜sè黄sè还是白sè,耳朵外形、xìng状,主要看耳轮耳轮肉厚的肾先天就比较好,然后有没有耳鸣或者耳炎。注:肝主目,心主舌,脾主口,肺主鼻,肾主耳。解释就是:眼睛的毛病就是肝有问题,舌头有问题就是心脏不好,口腔问题就是脾不好,鼻子的问题就是肺不好,耳朵有问题就是肾不好。但是在眼睛和舌头又有细分,在眼睛里面还具体分为瞳孔和眼白,瞳孔反映的是肝的问题,比如近视、眼神恍惚都是肝的问题,通过养肝是可以治好的,现在就很多通过养肝治好近视的(这在西医是基本不能治疗的)。眼白对应的是心肺,眼白如果红了,则说明心火热了,引起眼白的毛细血管发炎充血。舌头边沿反应的是心脏问题,舌头红了说明心火热,要降火和养心。舌苔则反映的是脾胃的问题,舌苔黄,脾胃火大,舌苔白了,说明脾胃寒了,要养胃养脾。
而闻诊,包括听声音和嗅气味两个方面。主要是听患者语言气息的高低、强弱、清浊、缓急……等变化,以分辨病情的虚实寒热。
问诊,是通过询问患者或其陪诊者,以了解病情,有关疾病发生的时间、原因、经过、既往病史、患者的病痛所在,以及生活习惯、饮食爱好等与疾病有关的情况,均要通过问诊才能了解,故问诊是了解病情和病史的重要方法之一,在四诊中占有重要的位置。真正的中医只问大小二便(xìng状、次数等),不会问什么病,问什么病的基本只配做大夫(西医医生),不配叫中医。张景岳创“十问歌”,提出问诊的要领颇具规范xìng,但临证不可刻板对待。应有目的地重点探问,围绕患者主诉,突出的主要症状、体征,深入查询其特点,及可能发生的兼症,了解病情发展及诊治经过,以提高判断的准确xìng。
黄忠迫不及待的向吴平询问情况,吴平对黄忠曰:“令郎黄叙看来是早夭之象,恐怕命不长久。”黄忠打断吴平的话曰:“吾曾经四处求医,都没有结果。”吴平告诉黄忠:“幸好你遇到了吾,令郎的病也不是没得医,黄叙的病不是一般的伤寒杂病,吾只能暂时减轻他的痛苦,如果要治本只有去南阳找“医圣”张机,他或许有办法能医治令郎的病根。”
张机,字仲景,东汉南阳人,张仲景出生在没落的官僚家庭,其父亲张宗汉是个读书人,在朝廷做官。由于家庭的特殊条件,使他从小有机会接触到许多典籍。他也笃实好学,博览群书,并且酷爱医学。他从史书上看到扁鹊望诊齐桓公的故事,对扁鹊高超的医术非常钦佩。“余每览越人人虢之诊,望齐侯之sè,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从此他对医学发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为他后来成为一代医学大师奠定了基础。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