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辅汉安刘 > 第八回 讲兵法吴平获益

第八回 讲兵法吴平获益(1/2)

目录
好书推荐: 神圣巨龙成长史 一念天堂一念殇 龙霸天外天 剑啸云苍 神之逆天路 主教练之路冠军的心 攀龙柱 血鹰之途 傲世神脉 西游厄世传

孙坚又曰:“掌握局势,利用策略去攻击敌人,这是大将军要做的事。但是,克敌制胜,消灭敌人,却全靠手底下的士兵。行事怪乱的战将,不能指望他去训练出好的士兵;散漫不羁的士兵,不能指望他去讨伐敌人。大将军指挥无方,则导致部下疲敝,部下疲敝,则军心不稳,用这样一支人马去打仗,结果是很可怕的。”这些东西对于吴平来说,都是非常新鲜的,够他好好参详一辈子了,因为每次战争都是不同的,照本宣科是要吃大亏的。反正吴平也不是照本宣科的料,否则估计也不会为高考成绩发愁了。

孙坚之后又悉心教导吴平百人仗怎么打?千人仗、万人仗该怎么打?怎么安排布阵?何时应当出击?这是学习兵法的必修课,要学兵法,就应该循序渐进,哪有不尝五味就能下庖厨的?这些可都不是细枝末节啊!学习是需要虚心的,而不能够毛躁,否则将来上了战场,吃亏的不仅仅是自己,还有手底下的士兵,打仗是这样,学东西也是这个道理。等学完这些之后,孙坚才向吴平详细解释《孙子兵法》。

孙子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

故经之以五事,校之以计而索其情:一曰道,二曰天,三曰地,四曰将,五曰法。道者,令民与上同意也,故可以与之死,可以与之生,而不畏危也。天者,yīn阳、寒暑、时制也。地者,远近、险易、广狭、死生也。将者,智、信、仁、勇、严也。法者,曲制、官道、主用也。凡此五者,将莫不闻,知之者胜,不知者不胜。故校之以计而索其情,曰:主孰有道?将孰有能?天地孰得?法令孰行?兵众孰强?士卒孰练?赏罚孰明?吾以此知胜负矣。

将听吾计,用之必胜,留之;将不听吾计,用之必败,去之。

计利以听,乃为之势,以佐其外。势者,因利而制权也。兵者,诡道也。故能而示之不能,用而示之不用,近而示之远,远而示之近;利而诱之,乱而取之,实而备之,强而避之,怒而挠之,卑而骄之,佚而劳之,亲而离之。攻其无备,出其不意。此兵家之胜,不可先传也。

夫未战而庙算胜者,得算多也;未战而庙算不胜者,得算少也。多算胜,少算不胜,而况于无算乎!吾以此观之,胜负见矣。

孙子的意思是说:战争是国家的大事,它关系到百姓的生死,国家的存亡,不能不认真地考察和研究。

因此,要通过对敌我五个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比较,来探讨战争胜负的情形:一是政治,二是天时,三是地势,四是将领,五是制度。政治,就是要让民众和君主的意愿一致,战时他们才会为君主去死,不存二心。天时,就是指昼夜、晴雨、寒冷、炎热、季节气候的变化。地势,就是指高陵洼地、路途远近、险隘平坦、进退方便等条件。将领,就是指挥者所具备的智慧、诚信、仁爱、勇猛、严明等素质。制度,就是军制、军法、军需的制定和管理。凡属这五个方面的情况,将领都不能不知。充分了解这些情况的就能取胜,相反就会作战失败。此外,还要通过比较双方的具体条件来探究战争胜负的情形,即双方君主哪一方施政清明?哪一方将帅更有才能?哪一方拥有更好的天时地利?哪一方军纪严明?哪一方兵力强大?哪一方士卒训练有素?哪一方赏罚分明?通过这些分析比较就能够判断谁胜谁负了。

若听从我的意见,用兵作战就会取胜,我就留下来;若是不从,打仗就会失败,我将会离开这里。

我的军事思想您认为能够接受,再从外交上造成大好形势作为辅助条件,就掌握了主动权。所谓态势,即是凭借有利的情况,以制定临机应变的策略。

战争,本来是一种诡诈之术。所以,能战而示之软弱;要打,装作退却;要攻近处,装作攻击远处;要想远袭,又装作近攻;敌人贪利,就用小利引诱;敌人混乱就要攻取;敌人力量充实,就要防备;敌人兵强卒锐,就避其锋头;敌人气势汹汹,就设法扰乱它;敌人谦卑就要使之骄横;敌人安逸就要使之疲劳;敌人内部和睦,就要离间他们。总之,要在敌人没有防备处攻击,在敌人料想不到的时候采取行动。这是指挥家制胜的秘诀,不可预先讲明。

未战之前就能预料取胜的,是因为筹划周密,条件充分;未开战而估计取胜把握小,是具备取胜的条件少。条件充分的取胜就大,准备不充分的就会失败。何况一点条件也不具备的呢!我根据这些来观察战争,胜败也就清楚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抗战之民兵传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