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三章 路上(1/2)
马车摇摇晃晃前行,赶车的黎阿海高兴时还要吼上一嗓子,或者打一响鞭。时值chun夏之交,一路上,青山绿水,风景如画,岳东陶醉其中——*,引无数英雄竞折腰。可惜的是,如此美丽的河山却将遭受战火的荼毒!
也许是对前路的犹疑,袁崇焕仿佛并不急于赶路,任由马车缓缓而行。在岳东印象中,袁崇焕是一个威风凛凛的将军,在战场上杀敌建功,有“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气慨。但面前的袁崇焕却是一派文士的风范,态度温和,谈吐雅致;特别是颌下三缕长须,更添神采。更让岳东心服的是,袁崇焕对沿途的山川地理和人文典故,了如指掌,如数家珍。他一一讲与岳东,走一路,讲一路,岳东大获裨益。但,讲得更多的还是一些用兵之道:这座山可以筑寨,那个山谷可以设伏,这座城需怎样守,那道关要如何攻?岳东获益匪非浅之余,隐隐感到袁崇焕对自己的器重和期许。岳东借机拜了袁崇焕为师。——他很在意袁崇焕弟子的身份,心想:凭着袁崇焕这个金子招牌,这个弟子身份在辽东将士中,应该有些分量吧!
收了岳东这么聪明一个学生,袁崇焕也很高兴。袁崇焕这一路上对岳东的学识和悟xing,也是暗赞不已,心道:我不过稍加提点,好些行军打仗的道理,他就领悟了,还能就细处提问,还能假设不同情况,有时还能举一反三。触类旁通。好啊,好!不过,有些恃才傲物!
这恃才傲物的评语,实乃是因两人的争执。争执乃为一人,皮岛总兵毛文龙;。袁崇焕不知,岳东为毛文龙辩解其实为救他先作点准备——袁崇焕杀毛文龙(专戮大帅)是其死罪之一,故救袁必先救毛。岳东不知,为毛文龙辩解,袁老师已经给他安上“恃才傲物”的帽子。须知,在明朝长幼尊卑极严,讲究尊师重道,和老师如此争执,不说你“忤逆”,就算袁老师宽宏大量了。
袁崇焕曰:“我此去要整顿兵制,而整顿兵制就要从毛开头,毛在东江恣意妄为,不受节制,治军若不先治毛,恐众将不服。”
岳东曰:“毛在东江,孤悬海外,若稍有不慎,恐生祸端。”
袁崇焕曰:“不然,毛号称有十万之兵,实辖下民多兵少,兵不过几万,又多老弱之辈,不足为虑。这冒领兵饷也是毛文龙作恶之一也!”
岳东曰:“非也,非也。毛虽然多报兵数,虚领兵饷,但其属下恐非弱兵!其以游击之身,于东江不毛之地筑城,屯民,开创一片基业,一如于后金腹地插一匕首,其功伟也。且努尔哈赤也无奈他何!何说其兵弱也。”
袁崇焕曰:“东儿,你有所不知。兴东江却有毛之功,然其功难敌其过。毛早年确英勇善战,为国尽忠,克金州,扰敌腹地,皆其所为。不过,观其近年所为,大失人望也,其在东江不知进取,贪财枉法,好大喜功。而于破虏之事上,却无寸功,又杀良民以冒功也。上次宁锦大战,我修书与他,请其出兵攻打酋之后方,其却按兵不动,不发一兵,错失战机,吾深恨之!”
岳东曰:“先生切莫以私怨评毛总兵。俗话说,将在外军令有所不受,毛总兵不出兵自有其理由,其一恐为:皇太极早有防备,安排有军马应付来自东江的进攻。
袁崇焕变sè,怒曰:“哼,已有此理。”
……
片刻之后,见袁崇焕怒气稍平,岳曰:“老师,学生失言,请老师责罚。”
袁崇焕微笑曰:“敢于直言犯上,乃是男儿本sè,也乃读书人本sè也!为师不怪你,反而为你高兴,倒是为师小气了。但老师并非因毛文龙不出兵而私怨他”
岳东:“弟子鲁莽了。”
袁崇焕打趣道:“然则你为何老为毛辩解,所为何事?难道你也收了他的好处?”
岳东一愣,随即醒悟过来,和袁同时相识而笑,一扫沉闷。
岳东接着道:“弟子以为,毛在东江牵制后金很大一部分力量,皇太极在金州,在鸭绿江沿线皆驻重兵以防毛,所以对毛不可轻动也”
袁崇焕曰:“为师可遣良将代毛文龙守东江。”
岳东曰:“毛文龙在东江经营多年,根深蒂固,若遣旁人入替,恐军民不服,人心不稳。”
袁曰:“那为师说他拥兵自重,不听号令就没说错啊。而且,毛文龙是阉党一脉,所得军饷大多没离京,尽贿宦官及朝中官员”
岳东曰:“用人用其长,毛文龙再大的罪,只要其确实牵制了皇太极,就对辽东的战局有大功,就不能轻动。敢问老师,毛是否牵制了皇太极?”
袁崇焕曰:“那毛文龙已然暗通敌酋,何说牵制?”
岳东曰:“此话怎讲?”
袁崇焕曰:“毛文龙资敌物资,以茶叶、铁器、瓷器换敌酋之皮毛、人参。”
岳东曰:“此乃其贪财而已,不足为凭。”
袁崇焕和岳东走一路,争一路,不觉已经到了běijing城。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