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二章(1/2)
皇太极领着八旗jing兵,纵横漠南蒙古,席卷席尔哈、席伯图、汤图等地,击败察哈尔的部队,俘虏大量的人口,掠夺无数的牲口。
汉人有内斗的光荣传统,没想到,蒙古人打起蒙古人来,也是死命下狠手。科尔沁台吉满珠习礼及巴敦(孔果尔之子)二人,领着兵马冲在最前面,不顾刀箭,勇猛无敌。更加上两人把所获人畜皆献于皇太极。皇太极非常高兴封二人为‘达尔汉巴图噜‘和‘达尔汉卓哩克图‘封号。
就是在这样喜气的气氛中,皇太极却得到来自沈阳的坏消息:明军连克复州、金州;巴都礼战败身亡,纳盖在锦州两败;明军又遣军侵入海州。在信中,代善言道,明军意图不明,请皇上快点回京,早作定策。
皇太极粗眉紧皱,恼怒的把信揉作一团摔在地上。贝勒阿敏上前拾起来,展开看,脸上也一时变了颜sè。啪!皇太极一双大手狠狠拍在案几上,把上面的酒壶震倒了。皇太极站起来,在大帐中急促地走来走去。高大魁梧的身躯给了帐中的贝勒大将极大的压力,大气也不敢喘。尽管他们都是身经百战的战士。
还是阿敏地位高些,胆气也更壮些,进言道:“皇上,我大军攻入察哈尔已经尽一月了,但还是没遇上林丹汗的大部队,想那老狗一定胆小如鼠,不敢迎战。此次我军想与林丹汗决战的意图恐怕很难实现了(这句话暗藏机锋,皇太极嘴角露出一丝又yin又冷的嘲笑)现在,明军攻打我朝城池,我看,还是回军吧。”
皇太极冷哼一声,心里恼怒:此次出征,虽然获人畜无数,但林丹汗避而不战,始终是一桩憾事。要知道,这回是闹了大阵仗的,好不容易联络科尔沁、喀喇沁、喀尔喀诸部,共聚十万人马,满心以为要和林丹汗作个了断,奈何,林丹汗避战。
良久,皇太极站住,如鹰般的双眼shè出凶狠的光芒,声音坚定地道:“传令各旗,即刻准备,明ri班师回京。再令,多尔衮和多铎马上回军,不要再追了(多尔衮和多铎追击败军,已经越过兴安岭。)
在皇太极回军时,毛文龙正在准备发军进攻镇江堡,祖大寿的部队已经在进攻海州的路上,岳东在金州整训他的部队。而,在沈阳郊外,一座大宅院中,一个人在绞尽脑汁地准备死。
这个人就是袁崇焕曾跟岳东提过的刘兴祚。在皇太极出征前,他假装上吊自杀,使得皇太极准予他出城居住——但已经暗中派人监视。说起来,皇太极对他还真是宽宏大量,他屡与明人私通,论罪数次,皇太极“俱宥之”。
淡淡的月sè冷冷印在窗户上,刘兴祚想到寄人篱下的难堪与忧愤,仿佛一只“馆燕”,心中有感而发“……含泥成穴谁家栋,犹恐弯弓羽翼伤”。就在他刚刚吟完这首诗时,窗下冒出一个声音:“刘大人,何必忧愁呢?”随着声音,两个黑影站起来。
刘兴祚大吃一惊,手中的书卷掉到书桌上。其中一个黑影忙道:“大人,莫慌,我们是岳大人派来的。”这二人正是丁锋,张正朝,他二人先去辽阳打听消息,幸好刘兴祚早年是大名鼎鼎的富商,后来为参将领盖、复、金三州,在辽东还是有些名声的,费了一般功夫,终于给他二人探听到刘兴祚的住处。丁锋是老江湖了,行事要稳重些,待到晚上方才翻墙进入刘府。
岳东!刘兴祚觉得这个名字有点耳熟,突然想起,岳东是领军攻占复州、金州的明军将领。这个事还是前ri,好友达海告诉他的。
两位快快请进。刘兴祚道,移步过去打开房门。
丁锋二人行过礼后,呈上了岳东的书信。岳东在书信中道,自袁督师口中,闻得将军大名,非常佩服将军的忠贞爱国。岳东有一事相求,请先生为我军之内应,于暗中为我传递消息。然,先生已经受敌酋怀疑。闻先生原是商人,可重cāo旧业。一来可减轻敌酋的怀疑,让满人误以为将军已经无心政事;二来,可以以做生意之名,奔走各地,来往传递讯息。辽东平复之ri,将军之功,本参军定会禀明皇上,候、爵之功可期也。(这句话,刘兴祚有些不以为然,刺探消息这么会有侯爵之功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