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三章 敕书之祸(1/2)
等到王象乾离去,国师沙尔对林丹汗说道:“这个王总督说得如此肯定,恐怕其中有诈?往年,明朝对我国的抚赏就有五万之数,为何,今年只有三万两,而这个王大人又言之凿凿能再向朝廷要两万两?”
林丹汗肥脸狡诈一笑,我也怀疑这个汉狗有问题!不过,若我们不答应,恐怕这三万两银子他也是不给的。反正,我们要去打那些叛徒。等我们回师后,再找他要那剩下的两万两。
就在王象乾为抚赏银和林丹汗费尽口舌时,在大明京师,言官们正在争先恐后地攻讦刘鸿训。
事情起于九月。旧例,督京营者,不辖巡捕军。惠安伯张庆臻总督京营,但其敕书上有“兼辖捕营”一语,于是,巡捕军本来归提督郑其心统领,以张庆臻侵职论之于兵部尚书王在晋。王在晋惊出一声冷汗,因为这张庆臻的敕书事关兵部,闹起来自己脱不了干系,于是着郑其心不可声张。但,这事情不知,怎么给御史吴玉知道了。吴玉上章劾王在晋失职,隐匿不报,顺便连刘鸿训也一起告了,说刘鸿训擅改张庆臻敕书。
阁老李标乃是老好和气之人,不想事情闹大,又有心维护刘鸿训(刘鸿训敢于任事,是很让李标喜欢的,朝中象这样一心做事的大臣真是太少了),于是,奏请罢免王在晋,令其归乡。
崇祯却不糊涂,道,事情有是非,还没有搞清楚,怎么能轻易就让王在晋回乡呢?
于是,命李标查敕书增改的原因。
李标第二ri回禀,说是中书舍人田佳璧誊写出错,乃收田佳璧于监狱。本来,以为此事就算完了,那知,给事中李觉斯又上疏言:“稿具兵部,送辅臣裁定,乃令中书缮写。写讫,复审视进呈。兵部及辅臣皆当问罪。”
于是,崇祯召群臣于文华殿议改敕书之事,先问内阁几个大学士。李标、钱龙锡都拜曰,不知实情。崇祯很是生气,这些辅臣分明有相互偏袒之意,脸sè也yin沉下来。崇祯语气不善地又问殿中群臣,户部尚书毕自严等也纷纷谢罪,称不知。毕竟,事情关系到内阁辅臣,李标、钱龙锡两位阁老都不表态。其他大臣都不愿意作出头鸟。
崇祯更加发怒,呵斥道:“岂有此理!朝廷养你们何用。”给事中张鼎延此时见崇祯发怒,满朝文武都噤若寒蝉,心说出头机会来了,看皇上的意思是要彻查此事,乃上前奏曰:微臣之见,那张庆臻有行贿的迹象,只是不知改敕书由谁主使?(他这句话说的漂亮,深得言官捕风捉影的要旨,又不担半点干系。)御史王道直这时也省悟过来,上前道,臣也同意张大人的意见。
御史吴玉又上前奏曰,乃是刘鸿训主使。
这时,惶急的张庆臻赶忙出列跪倒,口喊,冤枉;奏道:“改敕书乃是中书舍人作出的事情,与臣无关,臣这么能预知有这样的事情呢?再说增辖捕卒,取利几何,乃行重贿?”
崇祯斥道:“张庆臻,你乃功臣之后,奈何作出如此事来,竟有脸狡辩,退下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