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二):蓬莱二骄(1/2)
() 第四十七章(二):蓬莱二骄
蔚蓝的大海旁边,漂浮着数座迷人的小岛,这里烟云撩绕,又透有几分神秘,那便是美丽蓬莱。人间提到仙境,多指此次。传说八仙过海,就从蓬莱阁而去的。秦时始皇渴望与天地同寿,遣徐福带三千童男童女也是由这里入海的。
蓬莱又称水城,直辖登州、紫荆山、新港、蓬莱阁,成于汉时,物华天宝,景sè优美,世居于此的多为汉民。
前元时期,蒙古人入主中原,许多游牧为生人蒙古族大批迁入中洲富庶之地,汉人则大量被赶往周边贫瘠且人烟稀少的地方。一些不甘沦为胡尘下的江湖武人,绿林好汉纷纷隐迹于斯、不受蒙元管制,生活自给自足,倒也落个逍遥自在。此外,这里岛屿众多,凭借大自然的天险为优势,易守难攻。元廷曾多次派兵来攻打,屡不得果,后来朝廷基本上就不再管了。
蓬莱有九寨,大的上千号人,小的亦有几百人,各据岛建寨。这些帮寨时磨擦,多有不和,却没起过太大冲突,只是各自为伍,少有往来。人数最多是戚家寨,寨主是戚景通,其妻给倭人所杀,现膝下育有二子,一文一武,就是戚继光、戚继祖,寨众均称他们为“蓬莱二骄”。
戚继光是戚景通的长子,颇有军事才能,出谋划策,寨中无人能比。最大的成是创造了“鸳鸯战术”,他便是后来的民族英雄、抗倭大将、军事家,著有《纪效新书》、《练兵实纪》、《莅戎要略》、《武备新书》等流传于世。
自倭寇来犯,残我百姓,便激起人们奋起反抗。为保家卫国,戚景通毅然纠党结帮,自组戚家寨寨众成“戚家军”,以长子作军师,次子作先锋,曾数度率众大破倭寇,在山东一带名声大燥。
戚家寨的据地是霸王岗,这里地形复杂,陕谷锁屏,群峰叠障。寨中建筑多为木质结构,寨民以打猎捕鱼过rì子。寨外各地时有人站岗把守,是防倭军来袭。这数千人的寨子,俨然一个大家庭。
入得大堂来,戚景通与戚继光招呼林展翔四人看座,便有侍女送来山果酿。伏诗远品着果酿,觉得又酸又甜,特别喜欢喝。戚继光说是本地几种山果混合起来榨的汁液,味道独特,寨里的人都爱喝。
饮了会果茶,戚景通道:“看样子林少侠是关中之人吧,不知少侠此番从何而来,要往何处去?”林展翔道:“我们正是中原来的。本是寻访一位住在海外岛屿的朋友,没想到返航时遇上风暴,被刮到这边来了。”戚景通呵呵笑道:“缘份这东西就是奇妙,不然你我又岂能相识。章少侠伤得不轻,诸位不如在僻地多住几rì。”章进当以寻救周雁为主,说道:“我们还有急事要办,不便多搁,戚寨主的美意,晚辈心领了。”又对林展翔道:“林兄,我们赶紧走吧,小雁还等着你我去救呢。”林展翔脸上泛起一阵伤感:“我们连小雁被谁抓走都不知道,却去哪里找?”章进也觉得十分迷茫:“可是我们总不能什么都不做的呀。”忽想起一事,急道:“找租船的老板,对,逼他说出背后指使的人。”向孟君道:“别白忙了,那租船的老板肯定已给人灭口啦,一具尸首会说话么?”章进心下凉透了,本以为是一线希望,却也彻底被粉碎,这种无助的感觉远比腿伤更痛,原来他已爱上周雁,竟无法自拔。
听他们对话,戚氏父子大概也能猜出一二了。戚继光道:“说不好,那就得派人到处打听。”向孟君随即响应:“我义帮弟子遍天下,林大哥,你下个命令让大家全力打探,不愁找不到。”这算是没有办法中最好的办法了,林展翔借笔墨修书一封,再向戚景通讨个信差,飞马送往义帮边涯水阁,传令各地分舵查找周雁的消息。
能够于中原义帮发号施令者,必是义帮首脑人物。戚景通虽足不涉中原,却也闻知义帮的大名鼎鼎,此时不禁惊讶,更对林展翔另眼相看:“没曾想林少侠原属义帮掌帮,戚某真是孤陋寡闻呀。”戚继光道:“常听人们说,中原义帮的弟子,个个英雄好汉,上报国,下扶民,小弟一直敬仰得很哪。”林展翔略有愧sè:“这要跟你们戚家寨比起来,我们所做的根本不值一提。戚家寨的朋友,捍卫疆土,不惜抛头颅,撒热血,那才是真英雄、真豪杰。”戚继光顿时神情激仰,吐字字铿锵有力:“维护祖国领土完整,就是维护我们国家尊严!倭寇想要侵食得一寸土地,除非我们都死了。”
林展翔突然为觉得这个十四五岁的少年突然变得那么伟大,自己在他面前暗然失sè。
渔民饱受倭患之苦,却见不到一名明兵。向孟君道:“倭寇也真可恶,朝廷难道这样放任他们不管?”戚景通沮丧一叹:“前些年朱家子孙争权夺利,发动内乱,哪有空闲理会倭冠。如今燕王虽登大宝,但此人嗜杀成xìng,并非明君,他就只知道镇压蒙军,一点也不重视我们这边。有时候会派兵来剿寇,但只是出海巡了几圈,没看到什么倭寇就走了,简直不当一回事。”章进对朱棣也失望之极:“向姑娘,郑大人不是都说了吗,别指望那个暴君啦。”戚继光不因明室的视若无睹而灰心,说道:“是的,朝廷不管,我们就只好靠自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