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章 价值百万的饭碗(1/2)
李秋寒眼睛一亮,计上心头。随即便停下脚步,然后向着那窦家蜡烛店走去。那是一家前堂有十几平米大小的店铺,走进店门,映入眼帘的便是各种各样的蜡烛。
“这位客官,需要来点什么样的蜡烛?”尽管李秋寒的衣着引起了惊奇的目光,但店里的伙计还是很热心的询问着。
“你们掌柜的在么?”
“掌柜在后屋,有事?”
“嗯,我有要事要和他面谈。”
“那请跟我来。”店伙计领着李秋寒向后屋走去,在后屋见到了这家蜡烛店的主人,一个姓窦的老头。
“我有件宝物,想卖给你。”寒暄了几句之后,李秋寒说出了目的,从背包里掏出了手电筒,“这就是件宝物,不用去点火自然发亮,只要按下上面的这个小机关,也不怕点燃其它东西而走火,因而安全度极高,可以随身携带,比几十只蜡烛放在一起还要明亮……”
李秋寒一边列举着手电筒和蜡烛相比的优点,一边按下开关打开了手电筒,递给窦老头观看。而窦老头看着手里的“宝物”,眼睛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活了大半辈子,还从来没有见过如此的宝物。
“不知少年郎要价几何?”窦老头双眼冒出铜绿之sè,眼巴巴的瞅着李秋寒。在他看来,手里的宝物,其价值可是很高的。
“十两白银!”李秋寒开出了一个价格。
十两白银看起来好像很少,与电视小说里动辄成千上万两白银相比,显然微不足道,可是要知道那毕竟是电视和小说,而且古代白银多起来是要到明清以后的。熟知历史的李秋寒知道,隋唐时期白银的购买力可是非常高的。
盛世太平的时候,如隋文帝开皇年间、唐太宗贞观年间,一斗米才卖五文钱,一两银子就相当于后世四千元人民币的购买力。至于隋唐的其它动乱年代,如隋末和唐朝中晚期,一斗米也只卖十文钱左右。也就是说,隋唐时期的一两白银,等于两千到四千人民币的购买力,而且那时八到十两白银就能兑换一两黄金。
“十两白银?那都超过一两黄金了!”窦老头直摇着头,这个价格才不符合他心中的价码,“这价太高,我出一两白银。”
“一两?买把上等的陌刀还需要一两多呢!我这可是独一无二巧夺天工的宝物,如果不是急需用钱,何必低价卖给你?”李秋寒一把夺过窦老头手里把玩的手电筒,装作起身要走的样子。
“那……三两?”窦老头一见李秋寒要走,顿时急了,毕竟那可真是一件独一无二巧夺天工的宝物,于是他连忙抬高价格,见李秋寒还是不满意的样子便又加价,“五两?”
“八两!不能再低了,再低我把这件宝物卖给别人去,又不是你一家要。”李秋寒给出了一个最低价,并且站起身来,大有不答应就走的意思。
“八两就八两。”窦老头咬咬牙,一口答应了下来。
于是李秋寒用手电筒换来了八两白银。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