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帝国宰相 > 第六十章 称帝还是不称帝

第六十章 称帝还是不称帝(1/2)

目录
好书推荐: 在黄昏时刻 仙曲逆转乾坤 星际争霸二之星之光芒 金麟怒 撕裂虚伪的主线狩猎者 雷轮 四季交织的小镇 仗剑天玄 剑之御神 瓦罗兰狂想曲

第六十章称帝还是不称帝

李渊入城后也顾不得休息,在去看了看软禁起来的代王杨侑之后,便召集了李建成、李世民、李秀宁、李秋寒等最核心的八九个人来紧急议事。而议事的主题是:占领了京都长安之后,李渊是应该称帝,推翻隋朝建立新朝代;还是应该扶持代王杨侑为傀儡皇帝,暂时把所有的权利都掌握在手中,称帝也等到以后看情况再说。

“称帝!唐公当然应该称帝!”裴寂第一个站了起来,有些急切的说道,“我们这些人追随唐公出生入死,还不是希望看到唐公登上九五至尊的宝座,希望看到这腐朽不堪的隋朝灭亡,建立万世永存的新朝代么?如今京都长安大兴城已经被我们攻下,长安乃至整个关中都掌握在唐公手里,此时不称帝更待何时呢?就请唐公不要再犹豫了,早早称帝改朝换代吧!”

裴寂当然想要李渊早点称帝了,那样他岂不就是开国功臣了么,凭借他的功劳以及和李渊之间的关系,新朝建立以后弄个宰相当当自然是没有问题的。除李渊的儿女之外,功劳最大的当属三人:李秋寒、他裴寂、刘文静,而所谓“宰相”之位有三个,自然少不了他。

当年裴寂年轻时,曾有一个算命的对他说,他是那种中年之后才官运亨通的人,眼看这就要灵验了,所以裴寂巴不得李渊早点称帝。他这个半年之前还是晋阳宫副监的五品官员,已经有点忍不住想尝尝当宰相是个什么滋味了。

李渊看了看裴寂。没有立即认同裴寂地观点,而是沉默了片刻又向其他人询问道:“你们呢?你们的意见是什么?”对于这件非同小可的事情,李渊自然是慎之又慎,想要知道在场这些最核心的几位,他们的看法和观点。

听到李渊这么问,李建成随即表示赞同裴寂的观点。他之所以赞同,不管心里是怎么想的。多少也有点为了自己。和裴寂有点类似地是,他很想获得一个身份和权利的象征。那便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地太子。李渊一旦称帝,李建成作为嫡长子,被立为太子的可能性极大,这不能不让他心动。

这时李世民站了起来,表示了反对意见:“父亲大人,我认为现在还没有到称帝的时候。一者,我们当初起兵的时候。在天下人面前声称,是因为天下生灵涂炭、百姓疾苦,为了推翻杨广这个暴君,拥立代王杨侑为新帝才起兵的。现在我们刚刚攻下长安便改口了,未免让天下人觉得我们李氏言而无信,又留给他人、那些虎视眈眈的天下群雄们以借口。”

“二者,如今天下尚未统一,我们说控制的地方只是太原、河东、关中诸郡。远远没有到放松下来地时候。如今天下各地群雄并起,我们的实力并不算绝对强,实力在我们之上或相差不多的也有好几个,我们现在称帝只能引人注目,甚至会引起朝廷和天下群雄一起攻击我们,到那时候我们可能就应付不过来了。”

“我们现在当务之急。应该是把我们现有的地盘牢牢控制在手里,把我们的地盘经营的铁桶一般,以防止受到其他武装势力的攻击,也是打牢坚实的基础以图天下,这才是上策。所以现在称帝还为时过早,还是应该拥立代王杨侑为新地皇帝,挟持他这个傀儡皇帝以令天下,即使没有效令也会在名义上说的过去。”因为李渊称帝,对此时的李世民来说,身份和权利上并不会彻底的改变提高。所以没有个人意图的李世民。看法更加的长远。

而李世民说完后,李秀宁和长孙顺德、刘弘基当即附议。表示支持李世民地观点。一边的刘文静,想了半天却少见的没有支持李世民,反而支持了裴寂和李建成的意见,可能他内心的动机和裴寂一样吧,毕竟很少人能置眼前的利益于不顾的。

见到在场众位分成了两种意见相持不下,李渊也拿不定注意该听哪一边的,虽然觉得李世民说的很有道理,但是放着眼前触手可及的皇帝宝座不坐,不知还要等待多长时间,他也觉得有点不舍,支持他立即称帝地,可是李建成、裴寂、刘文静他们三个。就在这时李渊忽然感觉少了点什么,似乎有什么遗漏地地方,一眼望去看到了李秋寒,顿时醒悟过来原来是缺少了李秋寒的观点意见。

以往类似这样地大事讨论,发表观点、提出意见、献计献策最积极的当初李秋寒了,而往往李秋寒的建议和计策最让李渊安心的了。事实证明李秋寒以往所提出的那些建议、献出的那些计策,就没有错误的时候,都是准确无误的建议和上策。所以对于大事李渊拿不定主意,要想向部下追求意见和计策之时,李秋寒是他必须要询问的。

虽然奇怪今天李秋寒怎么一句话不说,毫不吭声的闷坐在那里,李渊还是开口问道:“秋寒,你有什么看法么?”

这是在场所有人的目光便集中在了李秋寒身上,大家也都想起来从李渊召集大家来议事之后,李秋寒就沉默不言的坐在那里,也不知道在想着些什么事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抗战之民兵传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