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李密和宇文化及(1/2)
第六十八章李密和宇文化及
在李世民和李秋寒征讨刘武周和宋金刚之前,不得不提及李密和瓦岗军的事情。
话说在江都的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杨广之后,并没有以江都为中心发展及对外扩张,而是率军西行想要回到中原,攻取东都洛阳。而之所以这样做,是因为绝大部分将士们都是中原和关中人士,长时间回不了家自然思乡心切,就是因为杨广不打算会洛阳反而还要南进,才发生之前的兵变被杀的,宇文化及自然也不能留在江都,毕竟军心不可违。
既然宇文化及想要西进回到中原,并攻取东都洛阳,那么他首先要面对的敌人便是李密的瓦岗军,两军随后便发生了军事冲突。话说杨广死后,镇守在东都洛阳的越王杨侗,便在元文都、皇甫无逸、卢楚、段达、王世充等留守在洛阳的官员拥戴下,登基当了皇帝,改年号为“皇泰”,继承隋统。
之前杨侗以东都洛阳为据点,和想要攻下洛阳的李密,一直是出于相持的拉锯战的。但在宇文化及杀了杨广,并西进想要回到中国攻取洛阳之后,杨侗的态度发生了变化。相比较李密的瓦岗军这种农民起义军,杀死先帝杨广的宇文化及更让杨侗痛恨。
于是杨侗为了打击头号的乱臣贼子宇文化及,听从元文都等人的建议,不惜捐弃前嫌,派使者前往瓦岗军中,拜李密为太尉、尚书令、魏国公,令李密先平宇文化及。然后入朝辅政。其目的,自然是借李密和瓦岗军之首,灭掉宇文化及。
李密何尝不清楚杨侗地打算,但他却不能不接受这个。首先在军事上,如果李密不接受杨侗的“招安”,那么将会面临腹背受敌的局面,想要避免两面受敌的不利局面。而专心的对付宇文化及这个更强的对手,李密就必须得接受杨侗的“招安”。其次在政治上。一直需要政治旗号地李密,想要获得在政治上正统的名分,也必须得接受杨侗地“招安”。所以李密立即改变了他之前灭隋的态度,同意向杨侗称臣。
然而李密此时犯了一个致命的错误,他忘记了螳螂捕蝉黄雀在后的古训,忽视了与他大战而结下大仇的王世充,在东都洛阳非但是政治决策人物之一。也是首屈一指的军事实力派之一的事实,过分地相信了杨侗和元文都等人能够控制局势。
李密的瓦岗军和宇文化及大军的战争,是场费时费力的消耗战,尽管在战场上李密获得了主动权和优势,但在打垮宇文化及大军之后,自己的损失也是十分惨重,精兵几乎损失殆尽,其力量被大为削弱。是大不如从前。
被李密打败的宇文化及,损兵折将仅剩两万余人逃脱,北走魏县。由于连吃败仗,宇文化及军队内部是人心涣散、众叛亲离。而之后宇文化及更是与他弟弟宇文智及闹了矛盾,兄弟相争更是搅得人心不安,将士们都失去了信心而纷纷逃亡。使得军队中剩下的将士仅仅不到万人。
宇文化及见大势已去,不思寻找某个军阀去依附,反而使出破罐破摔的无赖本性,毒死了手中握有地傀儡大隋杨氏子孙杨浩,自立为帝,国号许,年号天寿,设置百官。宇文化及的称帝,只是一种临时前的哀鸣,他在军事上毫无进展。其控制的地盘反而日见萎缩。最终被窦建德所灭,宇文化及等人被斩首。
回到李密这边。打败宇文化及大军的瓦岗军,擒获了直接杀死隋炀帝杨广的于弘达,献给了杨侗。杨侗倒是遵守之前和李密地约定,也是为了让李密入朝对抗手握重兵的王世充,便下令同意李密进入东都洛阳,辅佐朝政。李密很是高兴,率领瓦岗军前往东都洛阳。可走到半途,东都洛阳的却发生了一场政变。
在宇文化及杀了隋炀帝之后,王世充与元文都等留守洛阳的官员合议,一同拥立杨侗为帝。虽说是参与合议,然而王世充并非首席人物,洛阳政权的领导权基本上掌握在元文都等人手中。王世充是个外来户,在被用的同时,也受到了洛阳百官的一定排挤,他被任命为吏部尚书,封为郑国公。
王世充在这个政权中本身就有些孤立,在杨侗听从元文都等人的建议,拜李密为太尉、尚书令、魏国公后,王世充更是感到了失落和不满。因为李密在军事上的才能高出于他,也是他的仇敌,李密入朝并且职位高出他很多,必定会对他很不利。于是王世充为了抵制李密入朝,用话激怒部下,使得对李密和元文都等人地仇恨不满情绪在军中蔓延,兵变一触即发。
元文都获悉后,与卢楚等人密议,坚定并加快了让李密入朝,除去王世充地计划,并且还想诱骗王世充前来,设伏兵将王世充杀死的行动方案。可是他们地密谋走漏了风声,参与密谋的将军段达,其实暗中和王世充有所勾结。段达让他的女婿张志,将元文都等人密谋的内容,当天就通报了王世充。
而早已蓄势待发的王世充,得知此事后也丝毫不耽搁,立即于当夜发动了兵变,围住了皇宫所在的宫城,在击败了两道抵抗的防线后,杀死了有点措手不及的元文都、卢楚等人。杨侗迫于形势,只得认定了元文都、卢楚等人的罪状。自此杨侗成为了王世充的傀儡,被迫拜王世充为尚书左扑射,总督内外诸军事,王世充成功的控制了洛阳朝廷的军政大权。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