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四章 天下的基本统一(1/2)
第七十四章天下的基本统一
大唐灭了夏、郑这两个北方最主要的敌对势力后,在北方已经没有了足够实力的敌手,李渊等人的主要目光也渐渐放到了南面。
南面最大的敌人便是萧铣。早在隋末,巴陵校尉董景珍、雷世猛和郑文秀、许玄彻、万瓒、徐德基等人拥立萧铣,割据江陵乃至长江中游地区。武德元年,萧铣称帝,可谓是强盛一时。
对于南方,其实唐朝早有图谋准备。多年前李渊采纳李秋寒等人,要谋南方必先某巴蜀的建议,首先谋夺了巴蜀之地。武德元年初,李渊以赵郡王任山南道招慰大使,招降巴蜀三十余州。又任荆湘道行军总管,用长史李靖计,击降萧铣,并遗李靖等招降岭南各地。
由于李孝恭对降附之人怀之以礼,抚慰有加,往往书檄到处兵不血刃,保全了许多性命,可称得上“仁德”二字。武德四年正月,黔州刺史田世康攻取萧铣五州四镇,均取得胜利。唐将李靖劝说赵郡王李孝恭采纳他提出的攻取萧铣的十条策略,李孝恭十分同意,祥细地上奏朝廷。
武德四年二月,唐改信州为夔州,以李孝恭为总管,大造战舰,演习水战。因李孝恭没有经历过军旅生涯,便以李靖为行军总管,兼任李孝恭的长史,被委以军机大事。李靖又劝李孝恭把巴蜀地区酋长的子弟招来,量才授用,置于左右。对外是拔擢他们,实际上是把这些子弟作为人质。
武德四年五月。赵郡王李孝恭和李靖奉命率领巴蜀兵,顺江而下讨伐萧铣,另出三路军马相配合。此时萧铣政权内部矛盾重重、人心涣散,毫无战斗力,面对唐军节节败退。最终萧铣出降唐军,被送往长安后处死,自此长江中游地区纳入大唐版图。
长江上游和中游地区被解决之后。那剩下的便是长江下游乃至江淮地区了。江淮一带最大地势力是杜伏威领导的一支农民军。隋炀帝被弑杀后,南方各种武装势力间也加剧了彼此兼并的斗争。
武德二年。杜伏威占据历阳,陈棱占据江都,李子通占据海陵,都有窥视整个江淮地区的野心。武德四年,杜伏威打败了李子通,攻陷了江都,自此整个江淮地区都在杜伏威掌握之中。
几年前杜伏威一度上表于洛阳的越王杨侗。表示愿意归顺洛阳的隋朝,被任命为东南道大总管,封楚王。不久,杨侗被王世充废掉后,他又改降唐朝,李渊任命他为淮南安抚大使、和州总管,次年六月又进封为吴王。李世民围攻洛阳王世充时,杜伏威也曾派兵增援唐军。所以窦建德、王世充败亡后。长江以北出现了暂时的平稳环境。
在这种情况下,因为在第二次太子之争中,被裴寂评为有武功无文采,能够马上打天下未必能马下治天下地李世民,因为不服这口气也是要证明自己,便在李秋寒、杜如晦、房玄龄等人的建议下。开文学馆招揽四方饱学鸿儒文学之士,成立了文学馆十八学士,和他们讨论文籍学习文治地道理,准备迎接未来大唐统一后的升平时代,也是想向满朝文武证明其具备马下治天下的能力。
可惜北方的暂时平静没有持续多久,就发生了刘黑闼的起事,又重新陷入了战乱。而且也打乱了唐朝准备巩固北方统治,并向南发展扩张的计划。
在窦建德败亡之初,其余部大多原来是农民,此时已经各返乡里。重新当起了农民百姓。李渊一方面向原窦建德部众追索藏匿的库物。一方面有对他们不放心,下令窦建德地故将范愿等人赴长安。范愿、董康买等人觉得。之前王世充以洛阳投降唐朝,其将相大臣段达、单雄信等人却被斩杀,他们这些窦建德部将前往长安,也必定不能幸免。
于是这些人便在武德四年七月,拥戴窦建德的手下大将刘黑闼,起兵反唐。他们向北联合突厥、高开道,连败唐将李神通和李世绩等人,在半年的时间里,大唐就又丢失了河北窦建德故地。
而刘黑闼起事之后,原先已经归附于唐朝的徐圆朗,这时也起兵响应,在山东兖州举起了反唐的旗帜,并自称鲁王。这样,河北山东的形式顿时为之一变,大唐也重新面临着严重的考验。
面对这新出现的严峻局面,李世民当仁不让,又自请统兵讨伐刘黑闼和徐圆朗。李渊于是便在武德四年十二月,派遣秦王李世民与楚国公李秋寒二人,率领大军东进**叛刘黑闼和徐圆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