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5.第165章 千古谁堪伯仲间!(2/2)
诸葛亮缓缓闭上了双眼,他知道,苏迁说的是对的,他确实是缺少了那种拼命也要拦下关羽、刘备的决心。
这时候,诸葛亮突然回忆起了之前盘点魏征的视频里,魏征说过他要做良臣而非忠臣的故事。“这就是魏征说的,忠臣与良臣吗?”诸葛亮若有所悟,嘴里喃喃自语道:“看来,我只做到了忠臣,而没有成为良臣啊!”
这一刻,来自后世智者的智慧为诸葛亮的理念进行了一次梳理和完善。
这一刻,诸葛亮似乎有些悟了。
“我明白了.骏马能历万险,犁田不如牛,坚车能载重,渡河不如舟。
为治之要,莫过于物尽其用,人尽其能,量才而用,合理用人,把合适的人放在合适的地方,才尽其用,同时在一定的程度上进行监督,使其德配其位、才配其位,才能选准和用好人才。
大才之人,可堪重用;小才之人,亦有可取之处,只要在适合自己的岗位上发挥才干,就是好的人才!”
“我以前只是忠臣,认为既然是主公决定的事情,就应该无条件去服从.
魏征现在教会我在忠臣与良臣的区别,我诸葛亮,应该成为良臣!”
“只可惜,先主已逝.”
“.”
【不管有什么样的人,又什么样的抹黑,蜀中百姓对诸葛亮的崇拜却从来都是毫不掩饰的。
在四川,即便是一千多年后的近代,依然有人习惯扎白头巾。
他们将其称之为“诸葛巾”,他们在用这种方式,感怀诸葛丞相。】
诸葛亮看得红了眼圈,他对着光幕深深一揖,道:“亮何德何能,能得父老乡亲如此念念不忘啊!”
“在此对天、对苏上神发誓,今后必竭尽全力为百姓效力,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是人,所以有缺点。也正是因为优缺点,他才会更加深入人心。】
【忠武英高,献策江滨,攀吴连蜀,权我世真。
受遗阿衡,整武齐文,敷陈德教,理物移风,贤愚竞心,佥忘其身。
诞静邦内,四裔以绥,屡临敌庭,实耀其威,研精大国,恨于未夷。】
【出师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诸葛亮排名历史十大名相第三,实至名归!】
盘点完诸葛亮的视频后,各个平行空间的人都忍不住鼓起了掌。
人臣典范,文人楷模,诸葛亮的形象早已深入人心。
即便是萧何还有李斯,他们俩人也都心服口服的为诸葛亮鼓起了掌,因为在诸葛亮身上,他们同样看到了值得自己学习和探讨的地方。
李斯叹气道:“我李斯既未做到忠,也未做到良,却能排在诸葛亮等人之上,实在是惭愧,惭愧啊!”
萧何面容肃正,将外表衣衫整理得一丝不苟,
“先有诸葛孔明,后有王景略,还有房玄龄、魏征等无数大才
人才辈出,青出于蓝而胜于蓝!
我萧何,为大汉贺!
为华夏贺!!!“
萧何对着光幕,一揖到底!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