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4章 烽火台(1/2)
第284章 烽火台
李鱼儿和尚云离开李家洞,开始往李家庄走,通往李家庄的路,都是驴、骡子和人踏出来的小道。
李鱼儿对尚云说,李家洞的重要交通工具是骡子,骡子比起驴来,双腿更加有力气,在山路上更适应驮东西走。
沿途路边多山多树,步行半小时后,来到一个小山顶,面前有一座更高的山宛如战士一样挺立着,挡在了他们的面前。
李鱼儿说,这座山是周围百里最高的山,上面有烽火台,站在山上不但可以望见整个尚家河村,而且可以望见曲柳湾乡政府随在地的那座山。
“不到长城非好汉,不到烽火台上看看心不甘!”尚云说道,开始拉着李鱼儿往高山茆顶走去。
半个小时后,两个人终于走上了茆顶,来到了烽火台,台子上有一个漏斗形状的石头墩,高约三米左右,底部边长五米左右,顶部边长有两米左右。
这个石头墩子是用石头堆砌起来的,石头多一半是大青石头,还有少量的红色岩石。
石头墩子左右两面都有石头台阶,人可以蹬着石头台子往上走到顶部。
上了石头墩子顶部,整个顶部的石头都是焦黑色,和周围的石头颜色明显不同。
之所以墩子顶部的石头变成了焦黑色,与烧狼毛有关系。古代这里是有士兵把守的,一旦有外敌入侵,守在烽火台上的士兵就会放狼烟报警。
十里一个烽火台,一旦一个烽火台点起了狼烟,跟下来的烽火台就会接着点狼烟报警,一直传到京城。
历史上的烽火戏诸侯,指的是西周末年的历史事件。相传周幽王在没有敌情的情况下,为博得爱妃褒姒一笑,命令士兵点燃了烽火台上的狼烟。
西周那些散步在各地的诸侯望见了漫天飘荡的狼烟,以为京城有危险,便急急忙忙带着手下的精兵强将赶到京城。
褒姒看到在尘土飞扬中跑动的将士,露出了久违的笑。诸侯赶到京城,没有看见敌情,得知事情的真相后,都很怒火。
后来犬戎攻来,周幽王再次点燃狼烟报警,可没有一个诸侯前来增援,犬戎轻而易举攻破镐京,杀死了周幽王,西周结束。
看起来,这烽火台历史悠久,有关烽火台的成语也很多,比如狼烟四起、遍地狼烟等等。
为什么要用狼烟报警?相传狼烟点燃后容易产生浓烟,并且狼烟不容易散去,会像蘑菇云一样长时间盘踞在天空而不散去。
李鱼儿说,她自小跟她爷爷来过烽火台,她爷爷说烽火台不只是点狼烟那么简单,烽火台有烽火台的语言。
烽火台的语言通过火堆的大小和狼烟的浓稀来表达。晚上敌人来袭,十里外的士兵看不见天空的烟雾,需要放火报警。
火堆的大小代表着敌人的多少,如果熊熊烈火冲天遮日,一定代表着大股敌人来犯,火势如果微弱,星星点灯,代表着零零星星的敌人来犯。
古人在没有现代化报信工具的情况下,能够想到这些,也算是非常聪明的。
石头墩子并不是一个实体的墩子,它是一个空心的,有二尺左右宽的一个入口,里面还有石头炕,还有好像灶台一样的一个烧得黑乎乎的破旧台子。
年代久远,里面的石头炕塌陷了,石头墩子里面应该是住人的,应该是那些报警的士兵临时住的地方。
石墩子里面的地面是土地面,没有铺石头,四五十个麻雀在里面安家,地上落了许多麻雀屎。
那些麻雀看见进来了人,很吃惊,慌乱地在石洞内飞着,有的仓促想飞出去,却因为太过惊慌,被石头碰落在了地上。
李鱼儿捡起一个受伤的麻雀,捧在手心。麻雀在她的手心里慌乱地张望着,用祈求的眼神望着她。
“我们闯进了你的家,对不起!”李鱼儿说着,走出低矮的洞口,放了那只受伤的麻雀。
尚云用目光仔细打量着,他想从中找回一些古老的印记,也许古人会留下一些当年生活过的东西,比如一只碗、一个烟斗或者一个他们认为不值钱的东西。
“云,赶紧出来,里面危险,小心石头掉下来伤人!”李鱼儿在外面喊道。
尚云钻在里面,依然在搜寻着,他隐隐感到有一种古老的东西在等着他,他要通过这个东西和古人建起联系。
“你在外面等一等,我找找!”尚云喊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