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1章 388章640万元(1/2)
第411章 388章640万元
一场消除废弃耕地的战斗在环江县打响,环江县剩下的一万二千五百多亩废弃耕地,之所以尚云当初没有流转,是因为那些废弃耕地都是坡耕地,机械难以进地。
针对这种情况,环江县政府拿出来了统一的方案:对于坡度在四十五度以上的坡耕地,采用退耕还林还草的方式进行清零;对于低于四十五度的坡耕地,统一列入梯田改造项目,在初冬前完成改造。
并不是群众不想去种地,而是实在这些坡耕地太过于陡峭,经过退耕还林还草和梯田改造,这些废弃耕地正在得到有效治理。
在环江县推进废弃耕地改造的那些日子里,尚云的紫苏长势良好。根据省气象部门的预测,西原市在夏秋季节有充足的雨水,并不会发生去年那样的大旱。
虽然省气象部门对未来几个月的天气预报只是一个大概的预测,但还是让尚云看到了希望。
进入古历六月后,尚云开始采摘紫苏叶,由于没有合适的机械,采摘工作只能由人工完成。
也有收割紫苏梗的,那需要把紫苏当小麦一样去种植,需要密植才能够提高产量,到了六月底左右,通过牧草收割机就可以将紫苏进行收割,晒干后,便可以出售。
尚云不想去那样做,密植紫苏一般适应在水田,不适应在西原市种植。
在紫苏叶的出售上,如尚云所预测的那样,并没有出现滞销的情况,反而有许多客商前来收购。
让尚云高兴的是一片鲜紫苏叶竟然卖到了二角五分钱的价格,除过人工、肥料、保鲜和运输等成本,一片紫苏叶子能够见五分钱。
按照厂家的收购标准,一株紫苏可以采摘到二十来片符合标准的叶子,一株紫苏可以见1元钱。由于是旱地,一亩可以种植紫苏2000株左右,如此算,一亩地可以见2000元左右。
六月下旬,尚云终于完成了用来采摘叶子的3000亩紫苏叶的采摘和销售工作。
不到三个月时间,尚云终于通过紫苏见到了640万元,通过销售紫苏叶子,富了尚云的口袋,也带动了当地的经济,许多人从城里赶回来,在尚云的紫苏田里劳动,尚云开支给当地农户的人工费用达157万元多一些。
在紫苏田采摘紫苏叶子,一个青壮年劳动力每天可以收入四百元左右,上了年龄的老年人也可以顺便弄来七八十到一二百元,比在外面打工好多了。
采摘下来的紫苏叶子,相当一部分流到了国外,通过冰莲联系销售的紫苏叶子占整个紫苏叶子销售的百分之二十,艾米帮助尚云销售了百分之三十。
艾米的紫苏种植园在美国非常有名,许多大的客商和艾米都保持着联系,认识艾米,是尚云去美国最大的收获。
当然艾米并不是无偿帮助尚云,她通过帮助尚云销售紫苏叶,从中提取了二十万元。当然这些钱不是尚云出的,是国外的客商出的。
比起艾米,冰莲对尚云的帮助是无私的。尚云给冰莲汇了10万元,作为酬谢费,被冰莲拒绝了,冰莲说道:“利用我掌握的信息为你打通国外的市场,是一个朋友应该做的事,不要用钱去玷污我们之间纯洁无瑕的友谊。”
上天送了如此好的冰莲给尚云,让尚云感动。尚云有时候想,冰莲就是上天派来帮助他走出困境的。
一年前,尚云本来想把曲柳湾附近的酸枣仁变成钱,他的眼界和视野从来没有超过环江县,可是遇到冰莲后,冰莲让西原市所有沟壑和荒山野岭的酸枣仁变成了钱。
冰莲的胆大和开阔的眼界让尚云走出了较小的空间,看到了更远更辽阔的世界。一个人究竟能够走多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的视野有多大。
通过采摘后的紫苏,依然还活着,会生长出一些新的叶子,但已经元气大伤,靠产籽已经不可能了,但紫苏梗依然是一种药材,还是能利用的。
离秋季落霜,还有两个多月时间,这一段时间内紫苏还能够生长,并不急着收购。
尚云通过卖鲜紫苏叶,终于翻了身,他归还了胡云儿的35万元,当初如果没有胡云儿手中的35万元,就没有钱去贩卖肥料。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