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9章 456茵陈实验田(1/2)
第479章 456茵陈实验田
尚云回到西原市时,清明已过,他所流转来的一万亩耕地上冒出了大小不一的茵陈。
这些茵陈是荒山野岭的黄蒿种子经过风的作用,被带到了耕地上,种子遇到了雨,沾地而生的。每年春天,茵陈是出来的最早的一种草。农民们习惯称呼为草,而不会去称呼为茵陈。
由于是风种的,所以有的地块有,有的地块无,有的长的高一点,有的长的低一点。
为了实验一下通过种植茵陈一亩地能够产生多少钱,前一段时间,大地刚解冻后不久,尚云便试种了300亩茵陈。
当时向村民们收购黄蒿籽时,村民们不知道尚云要干啥,当尚云把那些黄蒿籽种植到耕地上时,村民们还是吃惊不小。
“这个孩子要干什么?”
当人们知道尚云要通过种植卖茵陈时,他们更是觉得不可思议。
“漫山遍野的黄蒿头子,都没有人愿意铲,他却要种在地里。”
“这简直就是疯了呀!”
“太不可思议了!”
在人们的不可思议中尚云把收购来的黄蒿籽撒在地上,然后给地上撒上了尿素和磷肥,叫了个旋耕机。
经过旋耕机三天三夜的耕作,300亩茵陈实验田终于完成了播种。
二十多天过去后,当尚云回来,走进试验田时,他发现了密密麻麻的茵陈,它们只有指甲盖那么大,贴地而生,密密麻麻的。
还是种的太稠密了,当时尚云害怕翻耕后,有些黄蒿籽不能发芽,所以多撒了一些种子,没有想到一场春雨过后,它们都发芽破土而出了。
黄蒿在没有起苔的时候叫茵陈,起了苔也就成了柴。一般茵陈有银元那么大时就能铲了,农户铲茵陈会用镰刀、锄头。
用镰刀和锄头铲茵陈,要弯腰,要捡拾,非常费力费时间,所以农户们并不愿意去铲。
在农村的劳动力越来越缺的今天,靠着这种人工的劳动,即使有人愿意去铲茵陈,也只能铲小面积的茵陈,对于大面积的茵陈收割,还是应该用机器。
但茵陈基本上贴地而生,像小麦和紫苏收割机是很难收割的,小麦和紫苏收割机收割过的茬比茵陈还高。
必须要想办法设计出一种能够收割茵陈的机器来,只有这种机器投入到使用中,才能够节约大量的劳动力,节约了劳动力,就等于节约了成本。
话虽然如此说,但这个机器还是非常难以设计的,因为茵陈长得太低,最高也只有二三寸,超过二三寸,就不叫茵陈,也没有了药用价值。收割茵陈时,必须要贴着土收割。
尚云望着密密麻麻的300亩茵陈,觉得摆在他面前的最大问题,就是尽快设计出来一个能够收割茵陈的机器来。
他不会设计机器,他只能找给他设计了紫苏收割机的厂家。他把茵陈的图片发给厂家,希望厂家能够帮助他设计出来一个收割茵陈的机器来。
厂家听了尚云的述说,连连摇头,说道:“长得那么低,大型机器根本不可能收割那么低的作物,你还是去联系别的厂家吧。”
尚云无奈,又前前后后联系了十来家厂家,终于有一个厂家表示愿意试一试,但实验所产生的费用尚云得出。
那个意思就是,无论他们生产出来的机器能不能用,尚云都得掏钱。
究竟得多少钱实验费,这个事,还得和厂家说说。
厂家说,拿出一万块钱来,如果他们设计出来的机器不能用,他们回收机器,当然这一万元就当实验费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