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52章 浪子回头金不换!!!
夜晚,刘之野在刘家老宅设宴,款待两位老战友的到来。
在场的除了他们,还有年近七旬、嗜好喝酒的三大爷,以及同样身为老兵的姐夫刘福生。
几人有着共同的话题,刘之野也已许久未与他们这般畅快地饮酒了。
刘之野笑着问三大爷刘元海:“三大爷,您近来身体咋样?”
刘元海乐得嘴都合不拢,回道:“好得很,能吃能喝,身体倍棒,呵呵呵!”
一旁的大伯刘元生说道:“你三大爷现在没啥烦心事了,就连他家那个以前最爱惹事的涛子,如今也有出息了。”
“小涛?”刘之野听到这个名字,顿时一愣。
他们老刘家家族庞大,后辈众多,好些他都叫不上名来。
不过,三大爷刘元海家的小孙子刘涛他倒是有点印象,那小子可不是个安分的主儿。
“小涛怎么着,他也出息了?”
刘元海满脸笑意,说道:“没错!这小子是出息了,可算让我少了块心病。你二哥把他送去当兵了,混得倒还挺好。”
刘之野听了,也不禁笑起来:“哟,小涛去当兵这事儿,他咋没跟我说呢!”他这话的意思,是想关照一下这个侄子。
刘元海回应道:“我们送他去当兵,就是想磨磨他的性子,要是跟你打招呼,那不就违了本意了嘛!”
“再说了,主要怕这小子不成器,给你惹麻烦,丢你的人!”
“嗨!不至于,咱们老刘家门风正不会出不肖子孙的!”刘之野摇摇头道。
对于三大爷刘元海,刘之野内心里一直心存感激的,这是当年除了家人对他支持最大的人。
所以刘之野内心里报答他,想着提携一下三大爷一系的后辈,只是一直没有寻到合适的机会。
现在这机会就来了,虽然刘小涛去当兵的事上,三大爷没有来求自己。
这小子是刘家的一个异类,也是三大爷的一块心病,如果能有所出息当然好了。
说起这个刘小涛他是前年的燕京兵,他当兵的地儿够远的,一竿子捅去了东南沿海地区。
刘小涛性子打小就野,他初中毕业后,也并不学好。
常常在街上跟一群“街溜子”打架斗殴。
前年冬天,实行地方送兵到部队,政审很简单。
刘小涛的父亲为了不让其再在家里惹事生非,加上刘小涛本人也想离开家出门闯一闯,
二哥就找了姐夫刘福生的关系,让刘小涛应征入伍,后来到了东南沿海某部队当上一名普通士兵。
这个部队驻地在一个叫做贺村的小镇。
镇中一条小河,从镇子的西头,蜿蜒着穿过镇内,在镇东向南拐出,在一公里外汇入江山江。
为镇子上的人家提供着丰沛的洗涤用水。
水泥路面的省道自东向西,穿镇而过。为浙、闽、赣的陆路运输提供着有力的道路支撑。
从十里牌向西,经过江山加油站旁边的一个大下坡,约行5华里,就能到达贺村镇。
去年春节后的第一个周末。
刘小涛那天的心情特别好。
人说“每逢佳节倍思亲”。
可是刘小涛因如愿地在新兵连结业后,被分配到了团仓库保管班,当上了一名器材仓库的保管员。
不会像连队的士兵一样受到纪律的严格约束,也不用早上出操,所以一点也没有想家的念头。
他手里提着士兵大檐帽,虽然天还有些冷,但为了摆出自己在机关当兵的谱,也学着老兵的样子,将上衣的第一、二钮扣故意解开。
边走边哼着“路边的野不要采,哎不采白不采,……”
那天早上,刘小涛并没有去士兵灶吃早饭。
他一个北方来的兵,并不愿意在早饭时吃南方的米饭和咸菜。
他想到贺村镇上品尝一下南方特色的馄饨。
他听士兵灶的给养员说过,江山的馄饨,皮薄如纸,全肉的馅料,加上出锅时加了香葱和猪大油的汤汁,特别好吃。
虽说第一年兵的津贴费每月只有12.5元钱,可偶而吃一碗馄饨还是可以的。
想到这,刘小涛不由的把手伸进兜里,捻了捻那卷在一起的三十多元钱。
他又想起了士兵灶里每天早上的大米、咸菜,中午大米、生菜籽油泼卷芯菜,晚上大米……
一周七天,难得能吃一顿白面。
刘小涛不由的“唉”了一声。
他这人最好吃,自言自语道“这他妈什么时候才能天天吃上白面啊!”
言罢,又捻了捻兜里的钱。脑子里又蹦出个“要是这钱能在兜里生出钱来就好了”的奇怪想法。
幻想着南方馄饨的美味,刘小涛不觉就下了加油站的大坡。
省道的两边稻田中,还没有种水稻。
稻田中正盛开着紫橙色的小,漫漫地像是绿色地毯上绣着的紫橙色图案。
在刘小涛看来特别漂亮。
心想到底是南方好,刚过春节就遍地鲜了。
他不知道这是农民在地里种上的一种矮棵圆叶的肥料草。
在开春插秧前,会直接犁到地里,相当于给稻田施了底肥。
前边就要到达贺村镇了。
路边零落地出现了几间黑瓦、白墙、木门的房子。
在公路南边一个水塘旁,一头黑灰色的水牛,头顶上两只粗大的牛角,向牛头的前上方弯曲着,好像集聚着巨大的力量。
水牛的口中正在不停地嚼着胃里反刍上来的草料。
嘴边挂着细长的白色粘液,一会儿就向下沉落一些。
到达镇上后,刘小涛并无明确的目的地,只是顺着街道盲目地走着。
他知道,在这么个小镇上,要找到吃馄饨的地方不会绕多远的路。
正走着,一阵葱的香味扑鼻而来。
刘小涛的肚子立刻就开始咕噜咕噜地欢叫起来。
刘小涛顺着香味飘来的方向看去,一间典型的南方门板式门市。门头上面挂着一个大大的白底黑字招牌。
招牌上的“早点“两字很是醒目。
拆下的门板,整齐地码放在门市的两边。
在没有拆下的门板上,用白油漆写着”馄饨“、”豆浆“、“油条”等字样。
那香味正是从这家早餐店里飘出来的。
早餐店的旁边,是一家挂着“嘉乐饭店”红色招牌的饭店。
在招牌右边,画着一个卷发的美女,正睁着一双勾人魂魄的眼睛,甜甜地看着刘小涛。
让刘小涛心里升起一阵莫名的冲动。
在这个饭店的门口两旁,也叠放着一溜卸下的门板。
门板旁边两个装江山啤酒的简易木箱子里,东倒西歪地放着一些空啤酒瓶子。
啤酒瓶子多是绿色的,也间杂着几个棕色的。
镇上的人都说那棕色瓶子的啤酒,比绿色瓶子的啤酒好喝。
刘小涛简单地看了眼嘉乐饭店,又把目光转回到了“早点”店。
他看到在“早点”店内有几个男女正在里面吃着油条和馄饨。
刘小涛刚要进去尝尝馄饨的滋味,里面出来了一个妇女,左手扶着店里卸下的门板,大声向远处喊道:“什尼鬼(本地方言,小男孩的意思),咥(吃的意思)饭咯!”
“噢,拉雪(小便的意思)…”刘小涛看到了小河边一个10岁左右的小男孩应了一声,两腿抖了抖,双手向上一提裤子,转身跑进店来。
进门时,差点与提着一串粽子的老伯撞个满怀。
老伯将粽子向上一举“当心的啦,什尼鬼”又转头看了看调皮的小男孩,走出了店门。
小男孩扮个鬼脸,飞快地向店里跑去。
只听那妇女又大声说道:”莫是拉雪就是拉火(大便的意思),咥饭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