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六章 朝议出兵(1/2)
不说相国府长史内心凄苦,随着伍子胥告辞而去,单说夫差折腾了大半夜,也没jīng神再去看那如山的奏折,更不愿去打搅昭明宫的王后玉儿。当晚便歇在了御书房。
第二天,例行的小朝会。吴国的小朝会三rì一次,大朝会七rì一次;若遇上大朝会和小朝会是一天,则举行大朝会。
小朝会只有三公九卿参加,如有重要议题,需要相关人等参与,可以提前通知需要的人在殿外等候,需要时传进。这就类似现在的经理办公会,不同的是那时的朝会是一言堂,君王说了算,虽然有些国家大事需要在三公九卿支持下才能通过;而现在的经理办公会更体现了mín zhǔ,虽然多数副手不会公然和一把手对着干。
今rì小朝会,吴国的三公九卿各列班位,夫差脸上挂着疲倦的笑容,大睁着一双熊猫眼,按照脑海中的提示,模仿着现代电视剧中皇帝的口吻说道:“众卿有事启奏,无事退朝!”说完向扶手上一靠,眯着双眼扫视了一番貌似恭敬的八个人。
嗯,夫差发现了一个问题,三公九卿啊,怎么就八个人?脑海中的疑问刚一冒头,答案已经出来了,原来吴国官制:司马、司徒、司空是为三公,至于九卿,那是一些位尊大臣的统称而已,并不是有九个人。
看来这八个人便是吴国的权利核心了,夫差心中暗暗想到。
想起昨rì相国府长史的禀报,果然司空公子推位列其中,司寇姜宽紧随其后,右手边太常大夫与公子禾位前后而立。其他如相国伍子胥、司徒公子强、司马专毅也赫然位列其中。
若公子禾位果然心存不轨,这三公九卿八个人中,对方就占了三人,的确可怕!
众人听到大王问话,例行公事汇报了一些份内所属之事,没有什么新意:
首先是公子强奉命拟定了四郡郡守人选,上报夫差,因想着公子禾位的事,目前知道公子强与禾位不是一路,而所选的人也都是老成持重的,征求了一下众卿意见,皆曰可以,于是当堂准奏;
随后公子推汇报说已经在城外选好地址,不rì将开工营造外城,夫差很是高兴,虽不知他与禾位有何勾结,但至少目前还是很快的在贯彻自己的意图,因此褒奖一番,立时准奏;
接下来专毅汇报整军备武的情况,因为勾践还没有回到越地,因此四郡百姓还没有开始挑选,只说了齐军在边境集结,请示大王谕旨如何处置。
夫差于是把昨天与伍子胥讨论时,子胥提出的制齐三计当庭提出,丝毫不以抢了伍子胥的版权而感到羞愧脸红。在众人一片附议声中,只有司马专毅洪亮的反对声想起,倒显得鹤立鸡群。
司马专毅高声回奏:“大王之计甚好!但臣以为,齐国陈兵吴国边境,不过炫耀武力,摆摆样子,其真正意图应该在鲁!以大王三计,必能使齐国大乱,进攻吴国更无可能!而我吴国陈兵五万,rì费千金,必将加重吴国负担,建议大王只派三万人即可。”
司徒公子强上前禀奏:“臣以为司马所说极是,三万吴军枕戈待旦,足以威慑齐军!”
奇怪的事情发生了,公子推斜眼看了一眼公子禾位,后者轻微的摇了一下头,这个动作在一般人很难发现,但夫差自从接到报告说二人有染,已经非常密切的注意了他们的一举一动,两个人暗自通气后,公子禾位又瞄了一眼姜宽,后者下意识地点了一下头。这回连伍子胥都注意到了。
果然公子推出班奏道:“司马所言差矣,既是要威慑齐军,怎可只派三万?倘有万一,三万兵马怎够抵挡齐军?臣以为,还应以五万禁军陈兵边境,进可攻,退可守!”
“臣附议!”司寇姜宽跟风而上,出言附和。
“王叔身居司农之职,位列上卿,以为当出多少兵马为好?”夫差笑着问向公子禾位。
“臣主司农耕,军事之事并不jīng通,”公子禾位谦虚到:“但以臣想来,当然是五万为好,不论是虚张声势,还是拒敌守国,都万无一失!”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