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精妙打算(1/2)
周若寒一路东游西荡,不知为什么总感觉和祖国内地差不多,甚至有些地方不如。
要说有区别不过是更干净和有秩序些,还有就是在细节上有点“风俗”差别而已。想想也是,80年代的香港再发达,一些科技见识也是超越不了21世纪的。
周若寒以后来人来看,自是觉得香港和内地差别不大。
不过周若寒有了一个重大发现,那就是现在的香港人的衣着还是太单一和古板了。
“若是自己开个服装公司那一定赚钱。”不过食客永远是成不了大厨的,当随后明白了这个道理的时候,周若寒不由为自己的第一次YY就这么流产了而叹息。
到旺角已经是傍晚了,周若寒是中午去面试的,到现在也已经很饿了,于是找了个大牌档随便吃了点东西。看着传说中的正宗干炒牛河只有咽口水的份了。
再欣赏了一下香港的夜景,过了觉得没劲便回到自己的小蜗居去了。
稍微清洗了一下,周若寒坐到书桌前打算好好的规划一下。现在他已经对自己的身份很是适应了,该是为未来的一段时间仔细的谋划谋划了。
短则一年,最长也就两年,就该向家里寄钱,否则说不过去了。按照周若寒原先的记忆,家里可是给他东拼西凑才得了2000多块钱,这对他家来说几乎是全家半年的收入了。
吁了口气,看了眼窗外,香港的夜景越朦胧越好看,特别是在楼顶的棚屋上,周若寒不由自嘲了一下,又专注于手下的大计。
现在已经找到了暂时前进的方向,至少要两三年后才能具体的考虑人生目标的问题,而赚钱大计则迫在眉睫。在重生之前周若寒仅仅是租了半年这个不是屋的屋和买了一些rì常用品,加上吃饭,近1000的白花花的银子就不见了,而这距周若寒离家才仅一个多月而已。
要不是出租房屋的大嫂看人家小寒仔人长得帅,希望以后多多近乎“少要了一半”,否则就要饿死在这了吧。
“大城市就是大城市啊。”
两个人都是来自偏僻的地方,而他也不过是在个中等城市,而且是全国闻名的“卫生条件极差”的所谓“垃圾”城市,不过说实在的,不管那个周若寒都对自己的故土有着莫名的深厚感情,这也是周若寒现在对自己在长洲的另一个“家”也有些好感期盼,并觉得身上有一种责任的主要原因了。
想到这里周若寒心情不由又加重了几分,仿佛是为了扫去烦恼一般,他挥了挥手,调侃道:“以后不知有没有什么‘豆腐西施’免费赠送我豆浆啊,要不喝豆浆算了。”
周若寒再仔细的“清算”了下自己的财产,在确定天上不会降无主之财时,只能决心以后节省再节省的分配这些银。
“有时间找个短期工做一做,现在大概有一个月的空闲,训练班要10月份才能上课啊。”当然周若寒对自己能被录取已是十拿九稳的事了。
他歪着脑袋又仔细的想了一想,似乎自己刚来时候的想法有点偏颇。虽然自己在未来没学到什么好的谋生手段,但有那份见识在,想要解一时之急,满足自己在学习期间的消费倒也不是什么难事,毕竟不管在什么时候“信息财富”都是无比重要的。
周若寒马上想到了向报纸投稿,写的当然是小说。在他看来,他绝对有把握成功!
这厮此时特别猖狂!由于严重受到金老先生的毒害,受到启发的他没钱就想到写小说,小说就刊在报纸上。
这要从金老先生创《明报》初说起,当时的金老就是靠抱病在《明报》上撰写《神雕侠侣》来解决经济不足的问题的。这段历史对于从初中起就开始沉迷于小说和漫画的周若寒来说简直是如数家珍,而选择哪份报纸这厮早就想好了——《天天rì报》!
创刊于1960年的《天天rì报》,号称全球首份使用彩sè印刷的报纸,也是香港少数拥有悠久历史的中文报纸,其创办人是当时社会知名的韦氏家族,而韦家第二代成员韦基泽,便是创办《天天rì报》的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