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华夏大同 > 第十二章 召对徐继畲

第十二章 召对徐继畲(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之娱乐王朝 六道轮回魂卷 究极领域 重生之吴应熊传奇 笑傲星海 血洗长空 扶得起的阿斗 大唐腹黑录 盗走海洋的人 元始无极转身录

召对徐继畲

早朝结束后,兆华开始按部就班地批阅奏折。“国家崇尚俭朴,大内宫殿,一仍明旧。……自倭仁一疏,手诏褒嘉,言事者纷纷而起。迩因天旱求言,又复谆谆奖诱,举空言塞责、受人指挥、激直沽名三弊为戒。……臣太仆寺少卿徐继畲衍为三防之说,无补高深,伏冀几余采纳。”

徐继畲?看到奏折末尾徐继畲三个字兆华眼睛一亮,原来那本《瀛寰志略》的作者,被后世称为第一个睁眼看世界的中国人徐继畲就在京城啊!

徐继畲本在福建巡抚任上干得好好的,怎么到了京城呢?原来道光三十年(1850年)英国商人要在福州租房子住,按照《南京条约》外国商人是可以租房子住的。可福州的老百姓以广州做榜样,在林则徐的带领下要求地方官将英人驱逐出城。徐继畲并没有按照老百姓的要求来“硬”的,他“制夷”的办法是把英国人租的房子弄漏雨而又不让工匠去修,于是英国人不堪忍受只能被迫迁走。这种圆滑的“制夷”办法本不错,但主张强硬的官僚士子却很不满意。于是对西方人持强硬政策的咸丰帝奕詝便将徐继畲革职,后在召对中感觉此人朴实,便安排担任太仆寺少卿的职务。

在清朝,太仆寺主要从事牧马政令,皇帝出巡扈从车马等事务,属于超级无聊的一个zhōng yāng直属单位。最高长官为太仆寺卿(弼马温?)为从三品,而徐继畲担任的太仆寺少卿只是太仆寺卿的副手,为正四品官。

“大清朝把这么一个有见识、有思想、有良心、有学问的“四有”好官弃之不用真是瞎了狗眼。”兆华心里暗暗骂道。

“传朕旨意,命太仆寺少卿徐继畲速来陛见。”

大约半个时辰后,徐继畲急匆匆的来到上书房。

“太仆寺少卿臣徐继畲恭请皇上圣安。”

“朕正在看你的折子,说得很有道理。你觉得当今国是以何者为最急,何者为最要?”兆华问道。

“回皇上话,臣窃以为当今朝廷之事以吏治为最急最要,而吏治之治当从官员任事开始。”徐继畲道。

“哦,那依你看来如何才能让官员勇于任事?”

“微臣以为政体宜崇简要,以改变固有之拖沓冗长之风气。皇上于诸臣条奏,或非大体所关,或非时务所急,原不必悉见明文。若事关切要,圣虑折中,期於必行者,即降谕旨,宜重考成。……此处分之宜简也。”

徐继畲“政体宜崇简要”的论述成为以后若干年里兆华主导帝国行政改革的原则之一。而咸丰年间的改革也被后世《百家讲坛》栏目的主播易天天教授评价为“简约而不简单”。

“无关治体,酌情处理。说得好啊!”兆华微笑着赞赏道。“那你认为朝廷第二紧要的事情在何处?”

“回皇上话,微臣以为第二要紧的当是筹办夷务。”徐继畲道。

“难道你认为夷务比粤西匪乱还要紧?”

“粤西匪乱不过几个山野村夫纠集一群乌合之众,只要前方将士用命,平定匪乱只在旦夕之间,何须皇上费事劳神。但夷务之事却事关国朝千秋基业,道光二十年海疆之祸已经充分显露出英吉利人实为我天朝劲敌。之后法兰西、美利坚人接踵而来,所图虽为财货但朝廷亦不得不防。”

“继续说下去。”

“是。臣查英夷图我天朝之心早已有之。乾隆末年和嘉庆年间英吉利曾派遣两个使团来天朝纳贡,然而高宗纯皇帝和仁宗睿皇dì dū因其桀骜不肯行天朝礼法而不予召见,或虽予接见却也十分不悦。那第一个使团的头目是英吉利国王的表兄马嘎尔尼,其所带其该夷最新战船模型甚为jīng妙,大有向我天朝示威之意。由是观之,英吉利为进犯天朝已做了几十年的准备,大有‘谋定而后动’之势。而天朝于逆夷却不甚了解,以至于战事一起处处受制于人,最终乃有江宁之辱。”

“皇考于此事亦懊丧不已,但却苦于没有制夷良策啊!”兆华叹了口气说道。

“孙子曰,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所以若要制夷须先知夷。海疆事起之时,臣恰好在福建汀漳龙道任上,为协助督抚筹办好防务,从那时起臣便处处留心探访西洋诸夷之事。后臣在福建藩司任上,得宣宗成皇帝召见,此后着手办理厦门、福州两口的通商通行事务。经过数年积累,(道光)二十八年臣于闽抚任上编成《瀛寰志略》一书,于西洋风物所说颇详。然未及进呈而宣宗皇帝崩,遗憾至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抗战之民兵传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