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四章 肃顺处子秀(上)(1/2)
肃顺是和后世袁世凯一样的人物,不学而有术,善于权谋勇于任事,出手狠、稳、准。历史上肃顺在辛酉政变中失败确实是由于得罪了太多人,又有所大意而导致。
打击库兵,或者说以此为契机,彻底整顿户部银库,是肃顺出道以来第一次出手。为了能达到一鸣惊人的效果并报答皇上的信任之恩,只能成功不能失败,所以肃顺是经过一番jīng心谋划的。
库兵世家在旗人中地位很低,是靠着牺牲身体挣些辛苦钱(库兵们到了晚年都会落下大便失禁的毛病,挣钱也不容易啊!),但他们背后的势力却不容小觑。
每年几十万两银子能落入库兵自己手中的不过三分之一,剩余的都被用来打点,除了户部的各级官吏、所属旗分的旗主、都统外,更有民间的江湖中人,比如镖师和大混混之类(库兵下班回家要雇佣镖师保护或者买通混混们),所以他们这个小小的“库兵利益集团”也算是白道、黑道通吃的主。
此外,户部银库内,除了库兵能捞到黑钱以外,银库中大大小小的在编官吏同样都是捞钱的好“缺”。随便一个库大使或笔贴式什么的,每年动动嘴皮子,刁难一下各省解银子的人,就能捞到几万两。至于管库大臣,每年最少二十万两。
肃顺现在是户部堂官中唯一一位满人(汉侍郎是王茂荫),但他毕竟是新上任,自己的心腹仅有可怜的两三个。至于那些没有真才实学,却拼命巴结的旗人部曹、书吏们,以肃顺的脾气自然是看不上,更不会笼络为心腹。
在打击库兵、整顿银库这件事上,肃顺在户部内部是比较孤立的,因为整个户部的官吏大部分都是这一陋规的受益者,所以一有风吹草动,自然会相互通风报信,“银库利益集团”的大佬们也会闻风而起。
不过,以前“银库利益集团”的核心利益掌握在满人尚书手里,满洲尚书是这个利益集团的最大代言人。如今没有了满洲尚书,肃顺便以满洲侍郎的身份充当起“库兵庇护者”的角sè。
事实上,肃顺到任的第二天,库兵们便联名送上八千两以示孝敬,但让他们万万想不到的是,就是这位被倚为“庇护者”的人成为了真正的“库兵掘墓人”。
而且肃顺也得到了孙瑞珍“亲自坐镇大堂”的许诺,因此来自户部的干扰便基本不存在了。
除了来自户部的保护势力以外,这个利益集团背后还有各个旗分的旗主、都统们。库兵累世以窃银为生,他们之所以能成为“世家”,没有这些人的保护和默许,是很难想像的。
不过,在事情没有彻底明朗和白热化之前,无论旗主还是黑道的势力都可以无视。
因此,肃顺对于要“挖自己墙角”这件事,感到得心应手而且信心十足。
此外,肃顺的手中还有一张王牌,那就是他的哥哥郑亲王端华。端华此时身兼步军统领一职,为了能让肃顺立下大功自然会铆着劲往前冲。
肃顺的计划就是在得到兆华的口谕后,不走任何程序,直接由步军衙门抓人,然后封闭银库,并对这些库兵、库内书吏、管库郎中们隔离审问,拿到口供后来个满门抄斩。
话说肃顺和尚书孙瑞珍交代完后便直接带了户部的几个亲信前往银库,因为担心走漏风声,所以连协管户部的大学士祁俊藻他都没打招呼。
户部银库就位于户部的官署后面,肃顺等人几步便走到了。因为今天没有银钱进出,所以此时管库大臣和一干官员、书吏们正在打牌。
几个值班的人闲来无事就玩上两局,这也是人之常情,看到肃顺来了,大家也不慌张,管库大臣舒chūn首先发话了,“今天又不过堂,肃部堂怎么过来了。”舒chūn一边说,一边出着牌。
听完舒chūn的话,肃顺笑着答道,“没事就不能过来找老哥聊聊天吗,我们户部大堂可不比你们这里,实在是闷得很啊!”话没说完,几个书吏便要将自己的位置让给肃顺。舒chūn看肃顺仅带两个手下亲信的小官便也以为肃顺当真是来这里讨乐子的,于是说道:“我们银库就是这点好,有事办事,没事就可以随便一些,肃大人赶紧坐吧。”
肃顺的目的是为了稳住银库的这些人,尤其是舒chūn,于是也不推辞,就座了下来。可还没等手中的牌上齐,端华就带着人赶到了。
守卫银库的都是上三旗选出来的兵丁,大多也是认识郑亲王的,所以端华一到就赶忙打千行礼。
“奴才等问郑亲王安。”带头的兵丁道。
“本王大臣奉皇上口谕前来办事,大家都各司其职不要乱走动,省得为jiān人所乘。”端华按照提前准备好的台词吩咐了一句。
“扎。”众兵丁齐声道。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