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章 程矞采破财(下)(1/2)
新书榜还有最后一周,九哲啥也不说了,更新和质量肯定能保证,投不投票就看大家了!
对于那些入V的书,推荐票没啥用处,但对于新人新书来说,推荐票就是命啊!
希望大家收藏、推荐一个都不要忘!如果有时间就在书评区关照两句,九哲有的是jīng华。^_^
…………………………………………………………………………………………
不过听到这话,程矞(音同玉,彩云的意思)采反倒有些放松了,面sè也不再像起初时那么凝重。
他知道只要主动从自己荷包里掏些银子出来,答应皇上的要求,就断不会受刑罚之苦。
想到这儿,程矞采也明白为今之计只有“破财免灾”一条路了。程矞采微微抬了下头,不慌不忙地说道:“昔rì宣宗成皇帝常诏令中外臣工们花销用度要以节俭为本,微臣数十年来身体力行,却也积累了一些家产,如今国家正是用钱之际,微臣愿变卖田地,捐出白银五万两为皇上分忧。”
程矞采本以为兆华一听五万两即便不赞扬他几句,也会满意地点点头。可没成想,兆华冷笑一声道:“爱卿的汪山土库建下来不知要用几个五万两呀?”
程矞采到底当了一辈子官了,处事还算机敏,毫不犹豫地回答到:“启禀皇上,汪山土库乃是微臣全族的人合力而建,分摊到一个人的身上只需要两万多两银子就够了。”
“全族合力而建”确实是实情,兆华本身没有程矞采贪污的证据,也不好继续在“超标房”上做文章。他担心一旦史料记载不准确,而程矞采要求和“诬告”他的人对峙,兆华就很难办了,因为根本就没有弹劾程矞采的奏折。
“程爱卿,刚才你分明说数十年身体力行宣宗成皇帝之教诲,花销用度要以节俭为本,怎么现在就冒出一座举全族之力花费数十万两建的宅院来。此事你非要和朕说清楚不可。”兆华佯怒道。
“回皇上话,微臣家族的房子为不占良田,专门建在半山坡上,加上当地多有土匪出没,所以建房花费要高出平原地方数倍。望皇上明察。”程矞采不愧做了几十年的官,在兆华的步步紧逼之下,依然能巧妙的圆过去。而更令兆华佩服的是,他的理由竟然是“不乱占耕地”,这个在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才提出的口号。
“那爱卿的意思是捐五万两已经着实不少喽?”
要回答这个问题,程矞采确实有些进退两难,说家里只有五万两,不能多捐的话,他又怕皇上一气之下,来个抄家,毕竟有琦善的例子在这摆着呢。而且若抄家抄出远不止五万两,恐怕还会多一条欺君的罪名,到时候脑袋都保不住。
所以程矞采只小声吐出了四个字:“微臣不敢。”他是在等待,等待兆华来开价。
兆华也看出来程矞采的心思,故作轻松地笑道:“这次朕是想让爱卿作为缙绅世家之楷模,带头给朝廷捐款,五万两即便朕不嫌少,那些各省的豪族恐怕也会笑话你们江西程家小气吧。朕给你定个数目,不多不少二十万两,爱卿以为如何。”
兆华说这番话时颇有底气,因为历史上记载,太平军占领江西其间,从程家抬出“元宝银60万两”、“其余锭件金珠无算”。以程家敢花几十万两建造“江南小朝廷”的魄力,家里藏银六十万两倒也合情合理。
兆华觉得,如果历史上的记载是真实的,那么现在劝捐二十万两绝对说不上刻薄寡恩。
程矞采一看皇上话已落地,知道自己再怎么辩解也是白搭了,所以干脆就大义凛然地答应下来,说要举全族之力为国尽忠云云。
而兆华看事情办妥,自然也要有所表示。
“这是云南进贡的上好的茶叶,爱卿快品尝一下吧。”说着,兆华端起自己的茶杯,喝了几口茶,顿时觉得神清气爽。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