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华夏大同 > 第三十七章 魏源进京(五)

第三十七章 魏源进京(五)(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之娱乐王朝 六道轮回魂卷 究极领域 重生之吴应熊传奇 笑傲星海 血洗长空 扶得起的阿斗 大唐腹黑录 盗走海洋的人 元始无极转身录

魏源既然是有备而来,自然也不含糊。

只听他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回皇上话,微臣说这些只是想说明英夷之长处和我军之弱点所在。如果我们能造出和英夷一样jīng良的大炮则炮台便可固守,若能造出和英夷一样坚固的战船则更可聚歼其于海上。其实,宣宗成皇帝和林文忠公后来亦知此理,只是造船造炮花费甚多,而朝廷财源rì绌,故先皇和各沿海督抚均以爱惜民力为本,不愿在军械上花费银两。”

说到不愿“师夷长技”造船造炮,除了观念落后的原因外,没钱到确实是一个重要的原因,魏源说爱惜民力也不能算错。

历史上1850年前后,英国以吊丧为名,打算派人进京面见咸丰帝,但先后被两广总督徐广缙和两江总督陆建瀛挡了回去。几艘大船在北至天津,南至香港的海岸线上来回转悠了几个月,虽然最终没能进京,但却让咸丰帝奕詝紧张了一下。

就在这个当口奕詝做了两件事情,一个是下旨罢免主和派穆彰阿和耆英(那篇谕旨千字有余,写的很jīng彩,从中可窥见奕詝的水平并不低);第二个就是下令沿海沿江各省筹办海防江防。

一说筹防那就要花钱,但基层财政和zhōng yāng差不多,并不宽裕。而且实事证明花大把钱修要塞、造战船、招募团练到了战时根本不堪一击。各地督抚都明白这个道理,但皇上的命令不能违抗,于是为了应付差事只好“八仙过海,各显神通”了。

直隶总督讷尔经额筹防的方法是,以大沽、北塘的海口炮台为依托进行抗击,并在炮台之后路组织团练。对此,他信心十足,宣称“此臣十载筹防所可深信者,不敢于圣主面前,稍作过量语。”按照这一方法,直隶其实什么事也不必做(炮台早已建成,团练也已成常设)。

盛京将军奕兴的方法更简单,根本不必设防,若英军前来,诱之登岸,坚壁清野,然后以奉天的“劲旅”来剿灭不善击刺步伐的英军,“正我兵所长”,没有什么问题。按此,奉天也不必筹防,到开战时再说吧。

两江总督陆建瀛奏称,鉴于上海已经开放,“自当另为一议”(实为不设防之议),松江、苏州一带河汊,用沉船的方法阻止英舰船的进军,另行募勇、火攻诸法。然沉船、募勇、火攻须战时才可实施,江苏平时也无事可做。

浙江巡抚常大淳对策有二,一是继续补造战船(浙江水师战船在鸦片战争中损失殆尽,尚未补造完竣),二是将团练之法寓于保甲之中。前者是继续进行正在做的事,后者是以保甲取代团练,实际上一切均无需新张。

最有意思的是闽浙总督刘韵珂、福建巡抚徐继畲联名所上的奏折。他们与那些表面上大讲如何筹防、实际上一件实事也不做的官员不同,公然明目张胆地主张不设防。其理由为,一、英国控制了制海权,海战无法取胜;二、诱敌深入将导致英军蹂躏内地,而陆战必胜的说法不可靠;三、福建港宽水深,无险可扼;四、团练战时不足恃,平时又易流为寇;五、筹防措施会刺激英方,可能招致祸患。说白了就是坚决不备战,英国人真的打来了就和他们谈判讲理。

其实说到底,这些地方大员们之所以不肯花力气整顿海防,主要是惜银惜力(实际上也就是惜民)。此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讳败的思想在作怪。

关于英军不善陆战的观点,早在鸦片战争时,林则徐、裕谦等人就有此类言论,认为英军虽可横行海上,但一至陆地,清军将稳cāo胜券。

不过战争的实践使道光帝发现此中的谬误,但由于清朝战后讳败讳辱,不思振作,未能正确地总结教训。所以直至十年之后的今rì,英军不善陆战的神话仍未破灭,除了像魏源那样的明白人之外,大部分官员将帅仍将陆战取胜当作“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制敌良谋。

“微臣以为若yù击灭英夷,则除购买仿造夷人战船火炮,重新筹办水师、炮台外别无他法。目前,按照常制造船造炮花费已然不少,而购买仿造夷人战船火炮则花费数倍不止。臣察英吉利国虽小而岁入可达两万万三千万两之多,数倍于我朝。该夷为岛国,陆上常设之兵弁人数甚少,却以每年岁入之一成多用于经营水师,故可纵横于海上,法、美诸国皆难与之争雄。”魏源继续说道。

好一个“别无他法”,历史上懂得“师夷长技”的道理的人不少,但能把问题看透,明白非“师夷长技”而不可的人却不多。魏源高人一等的地方就在于此。

“英夷不过西海之弹丸小国,竟然有五倍与天朝的岁入,难怪其民也富,其兵也悍,其船也坚,其炮也猛。爱卿继续说下去。”

魏源见和兆华说的很投机,于是更放得开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抗战之民兵传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