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华夏大同 > 第四十章 肃顺的城府

第四十章 肃顺的城府(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之娱乐王朝 六道轮回魂卷 究极领域 重生之吴应熊传奇 笑傲星海 血洗长空 扶得起的阿斗 大唐腹黑录 盗走海洋的人 元始无极转身录

咸丰元年六月三十rì,入夜,郑亲王府东厢书房内。

“大哥,你说咱们这回把脑袋别在裤腰带上帮皇上办了这么一件大事,皇上能给咱们什么奖赏。”肃顺口里一边嚼着花生米,一边不紧不慢的和端华说着话。

“依我看来,皇上八成会把你提成户部尚书。至于现在的那个尚书孙瑞珍,都一大把年纪了,皇上估计会赐他全俸养老,就和最近免去的这几位老总督、老尚书们一样。”端华也一边嗑着瓜子,一边慢条斯理的谈着自己的想法。

“户部尚书自然不在话下,不过若仅仅为了一个户部尚书,我犯得着拉上你,去做让那么多人掉脑袋的事儿吗?”

“老六,听你这口气,难道你还真的想着rì后拜相不成?”端华诡笑着说道。

“不入阁拜相难道还在尚书的位置上待一辈子不成。咱们这一系虽说靠着祖宗打下的基业维系到今天,可也好几代没出过大人物了。虽然比庄亲王和肃亲王两支强点,但比起礼亲王一系,咱们可就差远了。”

“不要和人家礼亲王比,人家三个王府同气连枝,这大清朝出了皇上家,还不就数他们家了吗。”端华饮了一口茶,意味深长地继续说:“老六啊,有这个志向就好。大哥我就是看上你胸有大志,才冒险帮你把这件事促成,不过真要拜相恐怕也没那么简单。”

“大哥难道是怕兄弟驾驭不了那些读书人?”肃顺扬了扬眉毛,颇不以为然地问道。

“读书人的厉害你是知道的,大哥我就是因为读书少,才难以在朝堂上和那些书呆子们周旋。当今皇上虽然年轻,但自幼跟着杜受田那个老书呆子学,整天也是满口之乎者也,听着都费劲。你要是没两把刷子,要想拜大学士,入主军机恐怕不那么容易。”

“要是两个月以前大哥说这话我会信,可现在你这么说我就不敢苟同了。”

“哦?这话怎么说”端华抬起头看看肃顺,不解地说道。

“你难道还没看出来,这一个多月皇上变化太大了。以前杜受田难得哪天不进宫去,可现在皇上貌似已经很少召见他了吧。”

“这个倒也是。不过说来也怪,皇上原来有事必问杜受田,可现在都是自己拿主意,就和突然间变了一个人似的。”

“那有什么怪的,皇上年龄大了,自打当了皇帝后接触的人也多了。记得去年皇上下诏求言对付夷人时,杜受田竟弄出一个类似赤壁之战中的火攻的办法,可见他那是读死书。这样的人真遇到了事根本派不上用场。皇上一定是看清了这一点,所以遇到大事才不愿和他商量的。”

“六弟说的有理,以你之见,皇上现在最听谁的。”

“那还用说,大哥还记得曾国藩的那道折子吗?说的全是胆大妄为、欺君罔上的话,可皇上竟然让他在大朝上念出来,还被重重嘉奖。你说这不是提前安排好的是什么?要我说,那是皇上故意演戏给满朝文武和全天下人看呢。”

“那天我也觉得有点不对劲,可就是说不来哪里出了问题。”端华捋了捋他那不长胡须说道。

“其实那天在朝堂上我就想,皇上一定是认为曾国藩可堪大用,而资历尚浅,所以才用这种办法给他制造名声和威望,打算rì后委以重任。这不,才不到一个月就被外放湖南当巡抚去了,速度真够快啊!”肃顺道。

“为兄听说,汉臣大吏(京官侍郎以上为大吏)之中,曾国藩确实是年纪最小而学问最好的一个,看来皇上的眼光真是不错啊。”

“呵呵,曾国藩学问人品好那是谁都知道的,可这只是表面,弟倒觉得皇上真正看上他的应该是敢于任事这一优点,而非xìng理名教那些虚的东西。”

“何以见得?”端华和肃顺每次说话但凡谈深一点的问题,都会问这问那,‘何以见得’这句话说得确实是熟练得很。

“弟记得前年曾国藩刚调到礼部任侍郎的时候发生过一件稀罕事。他看到礼部供奉着有孔子木雕的神龛,竟然一把火给烧了,然后换上韩文公的牌位。这可不是一般人能做得出来的啊。”

“这除了说明他胆子大,还能说明啥?”

“大哥你别急,听我慢慢说。前阵,弟在家中谈起曾国藩的时候,恰巧家里新来的教书先生也是湖南人,而且据说曾和曾国藩同在岳麓书院读过书。他在听我讲完这件事后,先说了一句‘曾国藩知礼’,然后又感叹了一句说,‘知礼是经世的开始’。由此可见,曾国藩和那些普通读书人确实有些不同,他确实有敢做敢当、胸怀天下的气度。”

尽管什么是知礼,什么是经世,端华有些不太明白,但也没好意思再问。

肃顺的心眼那可是比头发还密。他斜眼看到端华的表情,眼珠一转便巧妙地解释了一句,“正因为曾国藩懂得经世的道理,所以他才能把经书上的道理活学活用,能干出点实事,现在的朝廷就缺这样的官员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谍战:我能听到心声! 抗战:通电全国,出关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