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历史军事 > 华夏大同 > 第四十五章 再见魏源(上)

第四十五章 再见魏源(上)(1/2)

目录
好书推荐: 重生之娱乐王朝 六道轮回魂卷 究极领域 重生之吴应熊传奇 笑傲星海 血洗长空 扶得起的阿斗 大唐腹黑录 盗走海洋的人 元始无极转身录

话说上午在御花园见到了朝思暮想的美女佳人,兆华心情大好,食yù也大振,中午一顿饭吃掉半只脆皮鸭子,喝了两碗鹿茸银耳绿豆粥。

饭毕,兆华按计划要办一件很重要的事:召对魏源。

记得数天前魏源第一次被召见的时候,兆华和他从头到尾都是谈的有关“夷务”的事情。关于魏源理论成就最高的今文经学和内政治理片言未提。

这一次召对,兆华就是想再听听魏源在内政和做学问方面有哪些建议。

“内阁学士臣魏源恭请皇上圣安。”已经换上二品官服的魏源看上去更加老成持重。

“爱卿在南书房可呆得习惯吗?”兆华关心地询问道。兆华昨rì收到魏源的谢恩折后,便知道他已经到南书房走马上任了。

“南书房汇聚天下名士,魏源承蒙皇上知遇之恩,才得以忝列其中,怎会有不习惯的道理。”魏源恭谨地回答着。

古代读书人说话讲究谦恭有礼,大臣在皇帝面前则更甚一步,无时无刻不想方设法贬低自己、抬高皇上。兆华作为受过现代教育的人自然有些听不习惯,不过时间长了,渐渐也就习惯了。

“朕近rì又读到爱卿协助贺长龄编撰的《皇朝经世文编》一书,其中就“世”而论“事”,虽为编撰却也多有发明。爱卿以为,当下国家内政民生之事中以何事为最要紧。”

兆华拿《皇朝经世文编》作为谈话的开始,显然是想让魏源说些有关内政的实际事儿。

魏源自然也听出了兆华的意思,稍加思索便开口说道:“微臣以为,国朝之事以“三政”为要,此亦为历代先皇所垂训。而“三政”之中又以河工为最要紧。”

清代“三政”指的是盐政、漕运和河工这东南地区的三大要政,这个兆华自然知道,但为什么魏源说以河工为“三政”中最要紧,兆华却不清楚。

“爱卿倒是说说为什么是河工最要紧?”

“回皇上话,微臣先来说说‘三政’之中的其他两项,再做分析。道光十二年,两江总督陶文毅公为打击私盐,遂改纲行票,之后又经继任陈銮和陆建瀛二位总督多方改进,目前制度rì趋完善。至于漕运,乾隆年间以后每况愈下,如今漕运运费更是比海运高出三成以上,既然海运已成常法,则臣以为漕运自当全面废止才好。盐政rì趋完善,漕运则应废止,所以说此两项都并不要紧。”

应该说魏源说的这两点都是非常中肯的意见。盐政经过陶澍和后续等人一系列改革,漏洞虽然还是不少,而且私盐依然猖獗,但那是固有的问题,只要有高额的盐税存在,即便再有效的制度依然还是有空子可钻。所以,历史上即便到了民国之后盐税仍然无法妥善征收,由盐税派生出的一系列社会问题,始终难以解决,三十年代以后盐税被迫废止。

漕运虽然在古代中国对南粮北调发挥过巨大作用,但随着航海技术的发展,清代的沙船已经可以安全地航行于江浙到天津的航线上。而漕运则始终面临着大运河中段水量不足的问题,常用的“引黄济运”的办法则是饮鸩止渴,泥沙淤积于运河河道造成年复一年的黄淮水患。

历史上,由于运河淤积,清代在1825年至1826年期间第一次大规模采用海运的办法运输漕粮,但第二年运河通航后,又恢复为河运。道光并非不知道海运“多快好省”,但负责漕运的上至两河总督,下至纤夫水手全都吃的这碗饭。而且这个势力也是相当庞大,以至于道光帝最终选择了妥协,说白了就是动用国库的银子养活着这几十万人。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目录
新书推荐: 锦画江山 抗战:两军对垒,你开全图? 容颜皇后 民国大能 妻乃大元帅 铁血抗日 猎日传奇之刺魂 谍战:红鸾归巢 亮剑:我带李云龙打富裕仗 抗战之民兵传奇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