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 《德米凯利斯法案》(1/2)
当李维带着古拉格家族上下一起在农庄住下以后,离罗姆城远了,但有关的消息还是通过专人每天进行打探。
家族的侍卫们分成几班,每天上午和下午各有两人从城里向庄子这边传递消息。李维总是在第一时间就放下手头正在做的事,了解城中最新的消息。
“这位德米凯利斯军团长做出的是最正确的一种选择,看来什么地方都有明白人啊。”李维在心里默默的想着。
“李维,没想到农庄这边的生活这么有趣,我都有些不想回城了。”奥莉薇拉夫人吃着山林里刚采来的野果,笑着说道。眼看着农庄一天天发生的变化,任何人的心情都会很自豪,这样的奇迹不是常常能够见到的。
吊脚楼又修建了一座,当然后一座楼的规模小得多,主要是作为管事和下人们的住所。高登管事亲眼见到了一rì成楼的奇迹是如何发生的,所有参与的人,在经历了这件事之后,感觉都有些神情恍惚。
在李维的指点之下,新一轮的“认识自然”的活动正在农庄中热火朝天的进行,就像这会儿夫人正在吃的野果,就是新发现的一种美味。
“夫人,您这是新鲜感还没过去,在这边就当散散心吧,等天气凉快下去,还是要回城的。”
“照现在的情况看,你所预料的大混乱,可能不会发生了哦。”夫人擦擦嘴,由于心情好,睡眠改善,她的皮肤显得更柔嫩光滑了。
“以当前的局势来说,罗姆城的情况并没有改善。混乱并不是单方面的,南方军团得到了控制,但罗姆城一方您没有觉得更混乱了吗?”李维谨慎的分析着罗姆的局势。
事实确如李维所料。
当南方军团一天天逼近的时候,罗姆城乱了。正在各处别墅避暑的元老们,纷纷从各地赶回罗姆,就连南方军团一路行来的苏斯米大道上,都有数十位元老与军团擦肩而过。
当南方军团离罗姆城还有70里的时候,罗姆城中的紧急元老会召开。奥克苏姆执政官阁下与另一位执政官,费边·库鲁斯各执一词,元老院中分裂成两派,争吵不休。
罗姆人每两年选举一次执政官,每次选出两名。在任期内,如果有两场以上的战争,就由两名执政官分别带领两个军团,作为出征的司令官,分别负责一个方向的战事。如果只有一场战争,则由其中一名带兵出征,另一名留在罗姆城负责政务。而在和平时期,两名执政官同时执掌政务,任何元老院提出的决议,都必须要两名执政官同时同意才能执行。
元老院,主体上是一个参事机构,除了能够选举执政官以外,元老们的决议并不能成为政策,只是作为执政官的参考。
这就是罗姆人引以为豪的“双头共和。”这样的一套政治体系,能够有效的避免寡头独
裁,也能有效的避免mín zhǔ政治常见的效率低下的问题。
但在这样的一个时刻,双头的政治格局,却为解决争端带来了巨大麻烦。
此时此刻,议事大厅里争吵的焦点,就是所谓的《德米凯利斯议案》的合法xìng的问题。
环形的议事厅周边高,中间低,高高的,元老们站在周围的台阶上,混乱的聚集成一堆一堆,留出中间的圆形空地。两位执政官,身后各自跟着两名手指权杖的权杖骑士,共同主持临时元老会议。
几个主要的大家族的代表,坐在前排,他们的身后站着他们的同盟者。鲁库斯和金吉家族的元老们身后,聚集的元老很多。而德里斯家族的身后,原来的一些支持者也脱离了他们的阵营,但是,有很多游离在三大家族之外的中小贵族元老们,却三三两两的聚集在一起,有意无意的站在他们的身后。
所有元老都穿着托裟。为了显得庄重,托裟的布料都是很厚重,根据贵族等阶的不同,还镶有一道或者数道红边或紫边。在一年中最热的这个季节,穿着托裟绝对不是一件轻松愉快的事。每个人的头上身上都在不停的冒汗,作为贵族,在这样一个国家最高议事的场合,为了保持庄重和礼仪,哪怕是年龄最大的元老们也都不敢有丝毫轻慢。
两位执政官阁下并没有亲自上阵,自然有本派系的元老们站出来表示支持。
原本罗姆的政治格局,以三大世家为首,排名第一的自然是库鲁斯家族,第二的是德里斯家族,第三的是金吉家族。平rì里元老们提出的议案,很自然的归属到各自的派系中,政治格局显得很清晰。
而这一次的《德米凯利斯议案》,完全打破了原有的局势划分,可以说带来了颠覆xìng的影响。隐隐约约,议事厅中,分别以德里斯家族和另两个家族为首,形成了两大阵营。
《德米凯利斯议案》的主要内容有以下几条。
第一,局部废除“血税”,除一等贵族继续提供骑兵及战马以外,重装步兵和轻步兵不再以“血税”方式由二等以下贵族和公民担任。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