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七章 种田(1/2)
罗姆城中的风暴并没有影响到古拉格家族的生活,他们渐渐适应了农庄的悠闲生活,而且过得还挺有滋有味。
李维在地球的时候,从小生活在农村,所以华夏农村孩子们会的玩意儿他都会,抓个鸟,掏个蛋,钓钓鱼啥的不在话下,折片草叶吹出调调来也会,随手一片叶子,叠一叠,一只活灵活现的螳螂就出现了。
他的这一手,不光几个孩子觉得有趣,连奥莉薇拉夫人都成天笑意盈盈的,仿佛回到了少女时代。
为了解决个人生活的需要,为了让古拉格家族尽快摆脱经济危机,在这个保密xìng还不错的农庄里,李维一口气搞出了好几个作坊。
首先是造纸作坊。罗姆人一般用羊皮纸和莎草纸记载重要文献,这两种纸一种太厚重宝贵,一张上好的小羊皮才能制作两张,一种来自遥远的两河流域,算是进口的高档货,平rì里一些不太重要的文献,还是用木板刻画记录在木板上,实在是太不方便。
李维觉得最不习惯的是上厕所,上完以后居然没有纸擦!
主人们还可以用沾有温水的布可以擦洗,自然有奴隶们清洗干净,下人和奴隶们,则是用石片或者木片刮。这实在是太恶心了!
造纸又不算什么特别复杂的工艺,只要有植物纤维就能制造,在这样一个大规模未经开发的环境中,符合要求的原料多得很。李维的要求也不高,能够生产出从前农村中使用的草纸也就足够了,如果能制造出可供书写的纸张,自然是一条赚钱的门路。
第二个是铁匠铺,铁匠铺可以提供大量的工具,在李维的计划中,还有许多工具需要改良。在这样一个年代,还处在青铜器向铁器时代转变的过程中,冶炼的水平实在是太低了。
如果不是铁的质量不过关,如果不是因为铜硬度不够,罗姆人的剑至少不会这么短,一尺半的剑就基本上是剑的极限长度。
所以,李维留下了冶铁高炉的设计,以及炼钢的方法,主要是炒钢和所谓的百炼钢。他并没有手把手的教铁匠,而只是在搭建高炉的时候做了些指导,另外,还顺口提了一句炼焦。
这一块,李维的期望很高,但并不抱太多期望,罗姆人的技术水平还差得太远,只不过有了方向,应该能缩短发展的进程。
第三个是木匠铺,先找铁匠用原有的技艺制造出了一批后世常见的木匠工具,然后李维现身说法,指导农庄中的木匠如何使用。在冶金业还没有跟上的时候,很多工具、尤其是早期的机器,只能通过木匠来完成,比如鼓风机,比如水车。
有了水车作为动力,木匠铺的效率就能大大提高,顺带着李维很多产品的生产率也会提高。就比如说棋子,不管是中国象棋还是国际象棋的棋子,在有了水力带动的磨砂机的帮助下,生产效率都比木匠一个个的切削快得多。
木匠铺的另一个好处,就是结合着铁匠铺,可以合作完成很多农具。在这个年代,不说是刀耕火种,至少说农具方面比起20世纪初的地球还是差了许多。
李维不敢说一步把生产力水平带到工业时代,至少提高到工业时代之前还是能做到的。
第四个是他一直恋恋不舍的硅酸盐工业,也就是制造以硅酸盐为主体的陶瓷、玻璃、搪瓷、水泥、耐火材料、砖瓦等各种制品和材料。在罗姆王国及周边的国度,陶器是早就普及了,玻璃偶尔能够制造出来,还处在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阶段,砖瓦已经得到广泛应用,而剩下的瓷器、水泥、耐火材料还根本没有出现。
火山灰制成的水泥不但产量少,而且质量难以保证,用完就没有了。
如果能够生产出现代意义上的硅酸盐水泥,另外李维的冶金工业能够齐头并进的话,李维有信心在罗姆营建出无数的建筑奇迹。
虽然冶金和硅酸盐工业都需要大笔资金的投入,但只要有产出,就将产生源源不断的收益。在这样一个年代,掌握了这一商业机密,就相当于掌握了点金术,富可敌国也不过是数年间的事。
虽然这几大计划中的产业都还没有产品出现,但他提供了全套的技术,分别交给几位管事。时局混乱,古拉格家族的生意停就停了,还能收回人手,专心准备。
只不过家族的几乎全部流动资金都被抽调一空,连奥莉薇拉夫人才借来的高利贷还没捂热就差不多全花了出去。
这次的风暴对整个罗姆的影响都很大,但古拉格家族没有资格,也没有机会参与进去。不管是革新派还是保守派,他们角力的主要战场还是在罗姆城内。没有男人在家族中的一帮妇孺,还是先照顾好自己,不要被风暴波及为好。
李维现在的主要任务,是开设自己的课程。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