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一章 晒经石(1/2)
走了一会,叶放发现小sè所领去之地却是那着名的经石峪。
这经石峪位于泰山斗母宫东北,有岔路盘道相通,过漱玉桥、高山流水亭、神聆桥即至。峪中有缓坡石坪,上刻隶书《金刚经》,俗称晒经石,明隆庆年间万恭书刻“曝经石”。经石峪金刚经刻位于斗母宫东北经石峪,是中国现存规模最大的佛经摩崖刻石。经文刻于面积两千多平方米的缓坡石坪上,自东而西刻《金刚般若波罗密经》,采用后秦鸠摩罗什译本,经刻只刻原本其中的一部分,凡两千七百多字,字径五十厘米。经刻历千余年风雨剥蚀、山洪冲击、游人践踏、捶拓无度,目前已残泐磨灭过半。
叶放觉得凡有经书处都是智慧汇聚的地方,尤其是这是经书还刻于千年不腐的石坪上,这是一种持久的散播智慧和佛法的方式,更是让人值得尊敬和学习。
站在石坪上看着这些大大的经石字体,叶放除了心生敬畏之外心里不是很明白这小sè带自己来这个地方来干什么,难不成是来让自己学习这金刚经吧。
那小兽却欢快地在缓坡石坪上有字的地方跑着,几圈下来,兴奋不已,冲着叶放啾啾直叫。叶放搔了搔脑袋,难道这石头上的经书还有什么古怪不成?于是仔细地看了起来,这今晚的石坪确实与白天有所不同,那上面的字借着点点星光,竟感觉它们在时刻地变动着,那些笔画如水银般弯曲流动,极尽中华古汉字之形体美。
叶放觉得很奇怪,白天怎么没有发现呢?于是走上石坪踏在一些字之上近处再细看,那些大大的字却又不再变动,字还是那些字,可总让人觉得诡异,难道是眼光有错不成或是幻觉?
这时的叶放脑子里面却蹦出很早学过的韩愈的《早chūn》中的一句诗来,“天街小雨润如酥,草sè遥看近却无。”草sè遥看近却无,看来这石上的经书字体的变化也是这个道理吧,于是叶放跳出圈外,在视力可及的距离范围内,仔细地看着石坪上经书字体的细微变化。好神奇,可惜的是又是古篆书,这让叶放怎一个头大了得!字体的流动与变幻让他感觉有点头昏眼花,只得定神看清开头的几个字,看到这几个字,叶放浑身一震,好熟悉的几个字,“移山……秘典,布法,处处玄机……”这几个字他在《移山秘典》上看过,一模一样的字体和形态。
这是玩的是什么玄机?一个念头在叶放脑中滑过,难道此处是古移山派讲经授道处?
有可能此石刻被移山派的前辈们施了隐与显及变幻的法术,让这石坪竟展现了不同的表现形式,多么神妙的一种手法。叶放惊讶于自己的念头,难怪来到这石坪之上就感觉有一种淳厚的土xìng元力沣然而生,再加上这些智慧的经书,灵气十足,让他脑中泰山之灵竟活跃起来。
叶放不由得来了兴致,脑子活络起来,若这儿真的如自己所想是古移山派讲经授道处,那岂不是暗示泰山是在诸多名山zhan有极其重要的地位,甚至有可能是领袖地位,要不然天下名山哪不能讲经非要到泰山来讲?
想必是泰山之雄厚人文灵力有助于移山秘典微言大义的理解和消化,能刺激各传人弟子山灵宿主脑中山灵的活跃、成长、强壮,这才选择了此山,那自己是天选的泰山之灵的宿主,岂不是zhan有得天独厚的优势?想想自己也是平凡之人福缘竟如此浑厚,不禁有点庆幸。
可这变幻的经书文字对于叶放依然如天书一般,大部分看不懂不说,有的字已经残缺不全,模糊难认,其上所变幻的文字也若隐若现,看的费劲,更不要说是理解了。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