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十四、妖孽的人生不需要解释Ⅲ(1/2)
既然战衣的原理是根据蚂蚁来的,那么发达的仿生工程学应该很容易将其做出来才对。原本齐晓鱼也是这么认为的,但是等到真正做上手,齐晓鱼才知道他的想法过于天真了。比如说战衣的能量来源问题以及微型发动机的问题。
战衣的微型引擎其实还好解决,齐晓鱼因为有第六代机甲设计图在手,原本对其他人来说,微型引擎是一个推翻过去,重新来过的新事物,但是齐晓鱼却因为这个设计图而少走了近十年的弯路。他只要告诉自己手下的工作人员这种发动机是怎么做的,并将建模图做出来之后,自有那帮专业的人士给他将其数据化和微型化,并将其中一些细微的地方进行微调。而在这过程中,研究人员还加上了“光胶”技术,使微型引擎做到了纳米大小,一个引擎组里则有数百万个微型引擎,而输出功率和输出能量则比预计的高出了20%左右。
最大的问题在于引擎的能源问题,这么大小的引擎,传统的能源根本无法满足其巨大的需要。蚂蚁是通过转化含磷化合物来产生能量,并且不经过燃烧就能把潜藏的能量直接释放出来。因为不存在机械摩擦,所以没有能量的损失。一开始,研究人员先把蚂蚁的含磷化合物成分分析出来,他们将其称为三磷酸腺苷,但是这种燃料却跟引擎组不相匹配,也就是说燃料燃烧后却产生不了能量,有的时候产生了能量却根本无法带动引擎组,所以研究人员的目光不得不转向别的燃料。
这时,就在众人一筹莫展的时候,齐晓鱼提出利用充电形式为引擎提供能量,也就是说在战衣的背板上额外加上充电电池,这样做可以初步解决引擎的能源问题,但是缺点就是无法长时间的进入作战当中。经过研究人员的计算,充电电池充满一次电最多能为战衣提供1个小时的战斗时间,但是充电时间高达8个小时。也就是说如果一场决定胜负的战役拖得时间越久,这些战衣发挥的作用也就越小。不过,某种程度上说,这足够了。毕竟需要战衣出动的时候,情况已经很危急了才是。是战是逃,全凭驾驶员当时自己的判断。
而辅力系统由于有微型引擎的存在,很快被齐晓鱼手下的那帮研究人员根据蚂蚁仿生学捣鼓了出来。引擎才是辅力系统的关键,而当引擎已经研制出来,辅力系统就不再是难点。
于是研发很快的进入到了下一阶段,整体制造战衣。
荀??驮?级祭纯垂?复危?镆煊谧约盒∈Φ芫谷荒苁够蕉?獍镒悦?甯叩木?3?3艺獍锞?17成系哪侵中朔苤?椋?撬?嵌嗑妹挥屑?焦?牧耍慷?倚∈Φ苷飧鱿钅康难芯拷?纫蔡?炝诵?r??览鲜Φ摹安晃榷ㄕ鸲?彼淙皇亲罱?欧11郑??且彩蔷??肆饺?甑幕?鄄拍苡姓饷匆淮畏11帧5?切∈Φ艿难芯克坪跬耆?ケ沉顺@恚?坪跛?巧?????钅拷?沟脑谒?强蠢醇蛑笨梢杂蒙袼倮葱稳萘恕n12突?住1012鸵?娴氖虑樵谒?窍肜丛趺匆惨?奈迥瓴拍艹尚偷南钅浚?谛∈Φ苷饫锊还?潭桃桓鲈拢??揪鸵丫?煲?尚土恕d训雷约旱男∈Φ埽?娴氖翘觳怕穑?p> 战衣的装甲以超合金打制,可以承受一定当量的爆炸而不会将战衣之中的人反震致死。而武器系统则根据齐晓鱼的个人爱好,配备了收缩式热能枪和微型光武,攻击力虽然不及机甲上的武器,但是有了这些武器,战衣的主人最起码有了自保能力。而战衣原型机的第一个实验者,就是齐晓鱼自己。作为高度保密的项目,齐晓鱼现在并不想将战衣这么快的展现在世人眼中,所以他亲自上马实验战衣性能。殊不知他这种无心之举却感染了手下的这些人。手下的这些人觉得齐晓鱼这是在用自己的生命实验成果,各个都拼了老命都想将这个战衣项目搞好,何况正如齐晓鱼所说,他们正在创造一个历史。有谁不想自己亲眼见证历史诞生的那一刻?所以他们加倍工作,让齐晓鱼都有些大呼吃不消了。因为战衣原型机十分不稳定,各种系数都需要测试过后进行微调。所以齐晓鱼几乎在战衣里待了整整一个星期,才将战衣的协调性测试的差不多。
不过大概男人都有一个盔甲梦想,呆在战衣里,齐晓鱼觉得自己是无所不能。虽然无所不能的时间只有一个小时。但是齐晓鱼喜欢这种突然变身为大力士的感觉。有谁见过人能够搬起一辆飞行车来走几百米的?反正齐晓鱼就可以。
在战衣正式成型的那一天,古山跟自己的几个弟子一同来看性能展示。被战衣的那出色性能给惊呆了,古山瞠目说道:“这就是一个小机甲,大杀器啊!”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