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章 罗浮山下 准帝传承(2/2)
宁清一定了定心神,往前走去,但没几步,他的眼中便闪过激动之色,快速向前冲去,只见倏地眼前大作光芒,在下一步他便进入了一片净土。
此地生命精气浓郁,几乎到了实质的程度净土上方,更是霞光蓬勃,有瑞彩吐出。不远处有一口池子,内部霞光灿烂,有浓郁至极的神液。绕着池子,还有一片古殿宇。
在地球末法时代,毫无疑问是一片仙道乐土。
宁清一走近神池,便见旁边一块石碑,上书“洗药池”三个古字,他心下激动,走进了中间的古殿。
大殿空空荡荡,唯有中央处起了一座道台,道台上悬浮着一本石质经书,封面刻有抱朴子三字。
“果然是葛洪传承!”
宁清一大喜过望,连忙上前去取经书,却没想到刚一接触,便觉脑海中轰的一声,传来大量讯息。他了片刻时间,才整理了内含的信息,接着脸上便是压抑不住的喜色。
他冲往其中一座偏殿,只见大殿中放着一尊青铜鼎,大殿四周放着一张案几,上有数个玉匣。
宁清一按照记忆中的讯息,小心翼翼地打开最右侧的玉匣。甫一打开,便有一股异香传来,只见其内放着金灿灿的六枚丹丸。
“居然真的是一转金丹!还没有失效!那么剩下的七个盒子,就分别是二转金丹到八转金丹了!”
他压住喜悦,满脸郑重的将玉匣合上,炽热的目光将余下的玉匣一扫而过,然后看向大殿中央的青铜鼎。
根据《抱朴子》中遗留的信息,千余年以前,先秦最后一批炼气士确认洪荒古星——地球修行无望后,便在准帝容成氏的决断下,沿着星空古路前往宇宙深处,追寻成仙路而去了。
彼时葛洪作为灵宝天尊一脉扛鼎之人,已然渡过准帝大劫,虽然有心再奋力一搏,但得知一位准帝失陷在昆仑深处,且容成氏也九死一生才离开后,也熄了这份心思,转而整合灵宝一脉道统,远赴星空而去。
但在离去前,或是故土难离,或是觉得要留下一份道缘,便在罗浮山布置了自己的传承。
在经文方面,首先便是《抱朴子》这篇准帝经文,据葛洪留下的讯息,这是他渡过准帝大劫后,潜修整理一生所学的最高经义。据他所说,他这一生修习过诸多经文,光是帝经便有灵宝、道德、伏羲等经文残卷,也曾见过容成氏、广成子,也曾与炎黄二帝、老子、释迦牟尼等论道,可谓所学繁杂,融汇百家,这样的准帝经文自是气象宏大,也无怪乎后来另类成道。
其次,他还遗留了《道经》五卷,《灵宝经》三卷,《伏羲古经》两卷,《太阳古经》两卷,《太阴古经》三卷,此外还遗留了数字秘、组字秘两种九秘神通。
在资源方面,还遗留了数样珍宝。
首先便是丹药,从一转金丹到八转金丹,各遗留了几颗。其次,便是一块头颅大小的道劫黄金。最后,便是丹殿中的大圣兵,罗浮鼎了。
在这些以外,还遗留了近百万斤源、一口神泉、符箓等资源。
葛洪坦言,据他推算这些资源最多支撑到仙台,所以也告诫他若有困难可寻昆仑,或是凭借令牌自函谷关离去。
同时他还强调,后人可自行在《道经》全本或《抱朴子》中修行,但根据他和老子、释迦牟尼等人的交谈,认为帝经“有毒”,非是天资绝顶者修行全本极容易自绝帝路,就连准帝经文都有妨碍,大圣经文才是最佳的修行法,而若是无意帝路,则以《道经》为上,不过这些都留待稍后。
宁清一看着面前的罗浮鼎,按照抱朴子经文中遗留下来的秘法,将神力传入,紧接着便窥探到了鼎身中所遗留的珍藏,发现唯有神源有所消耗,这才松了口气。
葛洪预计有缘人可能会在万年后出现,所以为了确保罗浮鼎灵性不失,便以神源保持最低限度的供养,而千年后便来获取传承的宁清一,显然没有来的太迟。
“那么接下去要做的,便是赶在九龙拉棺前突破一定境界!”
深感时不我待的宁清一,着手开始修行。
(本章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