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十八章 实情(1/2)
以前的时空,杨卫宁读过历史回忆录中,对于有关旧军队的情况有许多描述。比如:冯玉祥的回忆中,清未旧式军队中,许多军官不会喊cāo,而清未新式军队的军官多会喊cāo,这样的记述让他有点头晕,所谓喊cāo不就是下达队列口令吗?军官尚如此,士兵能好到那去那?
民国时期的纪录也没好到那去,军官不懂军事常识,士兵shè击技术奇差。有关第二次直奉战争的记录中,竟然有这样一个记录:当睦奉军一个旅在一夜之间,消耗了二十万发子弹,原因并非战斗,或者遇敌夜袭,而是士兵在黑暗之中,胡乱开枪以“壮胆”。
当初读到这些时,他以为那也许是过分夸张的描述,甚至当成笑话读了,可是穿越之后,他翻阅了许多资料,尤其是考察各部队情况之后,他才发现那不是什么笑话,实际情况不容乐观。
士兵通常是文盲,初中毕业算是高学历,高中毕业那算熊猫,士兵们虽然吃的不错,体能一点问题也没有,可是其能力非常很成问题,通常一问三不知。出现这一问题的原因很简单:率领他们的军官素质也不高!
他虽然没在军官之中发现有不会喊口令的,但是不懂军事常识确实大有人在,而且不是什么个别现象。虽然军官之中不乏毕业于rì本陆军士官学校等国外军校者,且学习成绩不错的,但是大多数军官,尤其是基层军官所受的军事教育非常有限,真正在军校接受过正规军事教育的军官数量并不多。
许多军官属于行伍出身,也就是说从士兵中提拔,没受过正规的军校教育,往往只是凭借一时的英勇表现,甚至只是上级的一时喜好,获得了晋升机会,这类人通常没什么文化,甚至是文盲,也就是会写自己的名子。他们通常只是进入东北讲武常接受几个月的培训班。其实以他的标准,高级军官之中不合格者太多,尤其是将军一级没几个合格的。
其实这也不是什么意外,属于正常吧!张作霖本人是土匪出身,手下自然拥一大帮土匪,土匪的素质如何可想而知。后来他接受民招安,追随他的手下也随他当了官军;如今他成了大帅,他当年的那帮手下也身居高位。虽然一直在有意改变这种局面,许多早年的老人先后退出军界,或者只是持职,不理实事,可是以新一代有才华的人要代替他们依然需要时间。类似于总参谋长郭松龄那样拥有北洋陆军大学毕业学历,又统兵打过仗的高级军官太少了!
无论是行伍出身,还是军官出身,其所受到的军事教育内容也通常只是初级军校课程,接受过中高级军事教育者少之又少,也就是说,大多数的团长以上军官,所接受的教育仅限于如何指挥一个连或者一个排,至少营一级的指挥。
这好比让一个只有小学知识的人去回答高中生的问题,其难受可想而知。不过以杨卫宁看来,真正的问题是不是军官的受教育水平,也不是士兵的文化低下,而是与实际脱节的状态。无论是军校的教学,还是部队的训练,都无法适应现代战争的要求。更让他吃惊的,还是理论与实际的脱节。如何仅仅看各类教材或训练计划等文字材料的话,也许会以为这是一支不落后于时代的军队,可是当他到部队实际走了一下之后,发现情况完全不是那么回事。训练计划完全是文字计划,没人把它当回事,执行起来自然是马马虎虎;至于各类教材,更是空谈,许多内容被无视,既不会有人教,也不会有人学。
这也他为什么想到要建立假想敌部队的原因。如果只是下发训练教材,绝对会被人无视,如果开个培训班,他担心有人无心学,或者学了不愿用。远不如弄支假想敌部队,让各部在模似地战场上去学习如何打仗。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