序章 独具命格(1/2)
大唐贞观年间,法师玄奘有感东土人士弛平太久,眈於酒sè财气,导致瘴疠之气隐隐浮现,妖魔邪祟纷至沓来,盛唐之业似若残烛!
三藏不愿与蝼蚁,遂誓发宏愿,治苍生之业,救万民于水火,故告表圣皇西行取经之举,以立民族千秋伟业。
取经之路艰难万千、险阻重重。妖魔深知三藏乃金蝉长老临凡,前世修为极高。若能取其神髓、吸其jīng气,必能养天地无极之气,成长生不老之躯,与天同寿、与rì月同辉。遂一路成为妖魔鬼怪觊觎之矢;幸得菩萨法收悟空、八戒、悟净、龙马,以助三藏西行。
然邪魔侵正法,三藏等人险阻重重。路遇平顶山莲花洞、枯松涧火云洞、车迟国智渊寺、盘丝岭盘丝洞、狮驼岭狮驼洞、火焰山芭蕉洞等等邪窟妖洞。行经十万八千里,历十四载,受八十一难,终获经五千零四十八卷!
此功德圆满,上报四重恩,下济三途苦,乃西游释厄之本。
八百年后,中原重陷大乱,瘟疫横行,芟夷大难,妖兽纷纷重现,一时四海鼎沸,百姓叫苦不迭。
世人苦寻成仙之法,若能yīn阳出窍,则可不避水火,不惧疾病衰老,超脱轮回,以避世间苦难!
成仙人可飒身入云,无翅而飞:或驾龙乘云,上造天阶;或化为鸟兽,游浮青云;或潜行江海,翱翔名山;或食元气;或茹芝草;或出入人间而不识;或隐其身而莫之见。蹈炎飙而不灼,蹑玄波而轻步,鼓翮清尘,风驷云轩,仰凌紫极,俯栖昆仑。
但凡成仙人必经修道之路。
初入道者,称为初行修道士。须苦学大乘教佛法典籍《大般若经》与《华严经》。以气御道,慢慢收集大自然中的灵气,聚集于自身之内。修道者的层次也依修道者身体中的灵气数量划分高低。
初行修道士依自身资质采气修行一到十五年间,便可进入第一乘境界——资粮道。入资粮道者可识众生疾苦,变的耳聪目明。
资粮修道士再经十到二十年修行,可达第二乘境界——加行道。如成加行修道士,则可获超凡智慧,听圣谛,观虚空。
众多修道士若苦研学二三十年,一般都可达加行道境界,只有为数不多资质超群的天才,可达第三乘境界——见行道。
见行修道士可观“空”之本xìng,收聚灵气的能力也较前两层有极大的提升。入见行道者可驾灵兽,御法宝,驱鬼魔,腾云驾雾。
修道士达第三乘见行道为成功的标准,意味着踏入“圣”的境界。
极其少数的修道士拥有独特的天资与卓尔不群的毅力,终将达到第四乘境界——修行道。
入此道者可yīn阳出窍,不避刀剑水火,不惧生死轮回,长生不老,不堕轮回!
至于第五乘道法——无学道,自古修道五百年来尚未有修道士可以达成。即便是拥有长生不老之躯,恐怕也只能达到第四乘境界。
即便如此,仍有万千修道追随者每rì苦思佛法,采气修行。希望可以达到上乘境界。
修道法门本是解救黎民苍生于水火,若被山林野兽修炼,则会成jīng成魔,贻祸众生。
更有无数妖怪为了练得长生不老之术,纷纷效仿凡人,但多因修行之法不当,终究yīn阳颠倒,灵气溃散,致使凶xìng大发,时常伤人xìng命。
一时间天下恶兽妖魔并起,人心惶惶!
旃檀功德佛(唐玄奘)与斗战胜佛(孙悟空)临凡转世,降妖除魔,以解世人苦难。
后面的故事便开始了……
---------------------------------------------
明代永乐十一年,天下有点不大太平。
石岗镇,花猫乡。
静修书院,严秀又一次被先生树立为不文明典型!
虽然他并未觉得自己做错了。
就算是中午吃饭的时候把先生的咸菜罐子踢翻了;趁先生午睡的时间在他的脑门上画王八还有猪;以及往先生的墨坛里倒酱油等等等等……
诸如此类的坏事严秀做过不少,早就习以为常。
先生让他悔过,他非但不肯,还将先生吊在梁上,用熏香堵住他两个鼻孔,在他的太阳穴还有额头涂甘草汁液。
气的先生哇哇直哭。
后来乡长知道这件事了,把严秀关在了自家菜窖里。关了三天三夜。
第四天乡长下地干农活的时候,突然想起,诶,严秀那小子死哪去了?
满园找,东问问,西问问,也找不见。
乡长他媳妇儿照着乡长的屁股就是一脚,说道,不让你关菜窖里了吗!
乡长打开菜窖,当时就后悔了。
家里储备过冬的大白菜被严秀吃的就剩一小半了。
不止如此,严秀把吃不了的白菜撕成菜叶,扔的到处都是。
乡长气急败坏的问,“你祸害俺家白菜干啥?”
严秀“噌”的一声丢出一片菜叶,厉声喝道,“我练飞镖呢。”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