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十七章 弥补遗憾(1/2)
(这两天有点事,每天都只更了一章,欠下的会尽快补上,望兄弟们继续支持,多多收藏,多多推荐)
在许多老上海的记忆里,浦江饭店内500平方米的孔雀厅,是洋派、华丽和摩登的代名词。浦江饭店原名礼查饭店,始建于公元1846年(清道光二十六年),是上海开埠以来乃至全国第一家西商饭店,它曾经是上海最豪华的饭店,也是远东最著名的饭店之一。
1990年12月19rì,新中国第一家证券交易所——上海证券交易所,在孔雀厅正式挂牌成立,当时作为餐厅的孔雀厅因此暂时终止了对外营业,而孔雀厅的“沉睡”,换来了中国资本市场的觉醒。
此时上交所尚未成立,筹建工作还在进行中,前世郑东直到工作后才有机会来浦江饭店消费,而现在,有了不少闲钱的郑某人却很潇洒的带着女友李雯来到这有着特殊意义的饭店。
上海浦江饭店曾被誉为“上海著名的里程碑建筑”。当年,中国第一盏电灯在此点亮;中国第一部电话在这里接通;西方半有声露天电影在这里首次亮相……众多的第一,使之成为当时最先进技术进入中国的窗口,无不折shè出浦江饭店昔rì的荣耀和辉煌。
如今,上海浦江饭店虽经历了一百多年的历史变迁,但仍然保持着其原有的建筑风貌和历史痕迹。她犹如一幢历史丰碑昂然屹立,叠影出上海变迁的缩影。爱因斯坦、卓别林、罗素、美国前总统格兰特等名人当年就住在中厅两侧的客房中,这些房间理所当然成为了浦江饭店最亮的卖点——名人房。
不过,如今这座曾是“五星级饭店的老祖宗”的巴洛克式建筑已经有些破旧了,在上海众多酒店中也只是勉强评上了三星,也只有门口“建于1846年”的铜牌、大厅里冰凉的壁炉在诉说着它昔rì的繁华。
当然了,这接待过无数名人的酒店自然有其过人之处,也有其特sè菜肴,这里的水煮牛柳、红油豆花鱼、歌乐山辣子鸡、蟹粉狮子头等数种名菜更是名闻上海滩。
在礼查餐厅找了个小包间,点了几样特sè菜,郑东跟李雯坐了下来。
“东子哥,咱们在外面随便吃点就行了,你怎么带我来这里,离学校又那么远,人家下午还有课呢!”坐下之后,李雯打量了一下这古sè古香的包间,有些不满的说道。
“下午还有课啊,那就逃课吧,大学生不逃课就不叫大学生了!”郑东满不在乎的随口应道。
“怪不得雪儿妹妹说你是大坏蛋,在高中时看你挺老实的,谁知道毕业后才过了没多久就变成这样了,你自己请假休学也就算了,现在还教唆人家逃课,东子哥你现在越来越坏了!都成坏学生了!”小雯不满的嘟着嘴。
“小雯这家酒店的菜很好吃的,一会儿你尝尝就知道了!”郑东顾左右而言他。
“哼,你又没来过怎么知道这里的菜好吃!”李雯哪里会知道郑东是重生的,还以为他骗自己。
“好了,乖宝贝儿,你一会儿尝尝就知道了!”前世时,李雯一好朋友结婚曾来过这家酒店吃饭,回去后还在郑东面前说过很多次,一直说有机会再去一次,可是直到她去世,郑东也没能满足她这个愿望,上次来上海又很匆忙,这次说什么也得满足她前世的愿望,郑东没有再解释什么,而是两眼深情的看着李雯。
片刻之后,数种sè香味俱全的淮扬菜依次摆上,一瓶包装古朴的红酒也被身着旗袍的漂亮女服务员端上来。
“先生,这是您要的法国波尔多(Bordeaux)1963年拉菲庄(ChateauLatite)出产的顶级红酒,请慢用!”以专业人士的手法将红酒摇匀,轻轻的将软木塞取下,漂亮的女服务员介绍着散发着迷人光泽的红酒。
“谢谢,我们自己来就行了!”没有让女服务员倒酒,郑东接过价值上万元的红酒。
“先生、小姐请慢用,如果还有什么需要的请随时通知我,我就在门外!”身穿红sè旗袍,露出一截雪白大腿的女服务员向下弯了弯身子,随后躬身退出房间。
“东子哥,这什么1963年的葡萄酒很有名吗?她还那么郑重的介绍!”李雯可是第一次在这么好的饭店里吃饭,来上海的时间也不长,根本没接触过什么上流社会的消费,也没听说过什么红酒不红酒的,在她的思想中,那红酒就跟过年时家里从小卖店买的那种两块钱一瓶的葡萄酒差不多。
“尝尝,看跟家里的葡萄酒有什么区别!”说实话,郑东前世也根本没有品尝过这种名酒,最多也是道听途说,也就在前两天才在黑河市品尝了几种不错的酒,可惜,这厮还是没有尝出它到底有什么与众不同来,不过,既然能被称为世界名酒自然有它的独到之处,现在能享受的时候,何必省钱,即使尝不出什么特别来,灌进肚里也不算浪费。
接过大口水晶杯,端着血红的葡萄酒凑到嘴边,李雯轻轻的喝了一小口。
“有点酸,有点甜,有点怪怪的味道,比家里的葡萄酒看起来红了点!”能让评酒专家崩溃的话从漂亮的女孩嘴里说出。
“好喝吗?”知道女孩跟自己一样都不是什么高贵人家出身,对这名酒更是一窍不通,郑东也不会跟她探讨这酒是哪产的,经过了多少工序,有什么历史典故。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