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章 陈华的才艺(1/2)
吃过晚饭,陈青水尽职地奉好茶水之后,搬着一条长凳坐在屋前空地上抽着闷烟。接下来,王二麻子该准备作法引领yīn魂过yīn阳界了。度魂符与yīn司路引符被放在屋前空地上拼着的两张八仙桌上,灵气浮动,显然是王二麻子的作品。
王二麻子和他的徒弟们依次坐在八仙桌两旁,而八仙桌前摆放着纸扎的yīn阳界、望乡台、奈何桥和丰都城,这些纸扎物旁放着蜂煤窝,插上了香和蜡烛。
围绕着纸杂物是则是十个用稻杆扎的假人,假人头上带着道士面具,还被披上了道袍。陈青水搜遍脑海,却不知这十个假人是代表何方神圣,王二麻子所做的法事太多花俏。显然,这些花俏不仅仅是让整个道场显得华丽,还让王二麻子这个人显得神秘起来。
“那是什么?”依然是那清脆好听的声音,但陈青水条件反shè般地捂住了耳朵。到现在,他的耳朵上似乎仍有疼痛感传来,而这一切正是王嫣那双纤纤玉手。陈青水无法想象,那几只青葱般的玉指为何有那样的力道,外表柔弱的女子发起飙来着实强悍。
王嫣是在陈青水拿到《上清大洞真经》的两个小时后在一个废弃的牛棚里找到正捧着经书看的陈青水的,一肚子怒火的她毫不犹豫地施展两指禅功,陈青水被扯得哇哇大叫“断了断了”,却没想到王嫣毫不放松。看看天sè,他这才知道早已经不知过了多少个十分钟,理亏在先的他不敢丝毫反抗,只能大声求饶。磨破了嘴皮,说干了口水才得王大美女格外施恩。
最让陈青水感觉到晦气的还是那本《上清大洞真经》很有可能同样是水货。
好不容易摆脱陈华的纠缠的王嫣看到陈青水捂耳朵的反应,不禁噗嗤一笑:“人家在问你那是什么呢?”经过近一天的相处,她发觉陈青水这个人不说很有趣,但至少比陈华那几个人看着顺眼,她实在被那爱装博学的陈华烦透了。
“啊!哪啊,哦,那是望乡台。”陈青水望着她所指之处看去。
王嫣白了他一眼,道:“我又不是不认识字,那上面写着呢。我问望乡台是什么,奈何桥和丰都城倒是常听说。”
陈青水轻叹一声,幽幽吟道:“一天不吃人间饭,两天就过yīn阳界,三天到达望乡台,望见亲人哭哀哀。望乡台是亡魂最后一次向阳世亲人告别的地方,一眼望尽阳世之牵挂。正所谓‘望乡台上鬼仓皇,望眼睁睁泪两行。妻儿老小偎柩侧,亲朋济济聚灵堂’,望乡台上宽下窄,面如弓背,背如弓弦平列,除了一条石级小路外,其余尽是刀山剑树,可以想像,那上面永远是哀声遍野。”
也许是第一次见到陈青水露出悲天悯人的神sè,王嫣也被那幽幽的声音怔住,两人间气氛一时显得颇为压抑。
王嫣露出一丝不自然的笑容,望着陈青水道:“你倒是见多识广,这些只是传说,难道这世上真有yīn司地府?无稽之谈罢了。”
“也许吧!”陈青水耸耸肩,指着王二麻子道:“既然你不相信,怎么会认识王道长。”
王嫣有些讶异地道:“你难道不知王道长在外面颇有名气,很多有点地位的追悼会都会请他到场作作法事,只是那些法事比这里的简单多了。我也是在省里一位领导的追悼会上认识他的。听他说在山村里的法事更加隆重,一时好奇便跟了过来。再说,我也只是想体会一下各处的风俗人情罢了,并不代表会相信鬼神之说。”
陈青水接道:“那么,你很快可以见识到所谓的隆重法事了。”
“焚——香,填——酒,鸣——炮。”灵堂里传来唱礼官拖长的声音,显然家祭要开始了:“东——乐,西——乐,东西乐合奏。”
各方执事人员一一按照唱礼官的口令行事,一时鼓乐齐鸣,分外热闹。接着,唱礼官唱诵着长达数页的祭文,祭文内容不外乎陈三叔的生平。
家祭完毕,围座在两张八仙桌旁的道士们开始敲响法器,身披紫龙道袍的王二麻子则一手拿着桃木剑,在桌前缓慢地舞动开来,他神sè肃穆,手上做着一些在旁人看来十分奇怪的手势,时而焚化一张桌上准备好的符录。
本章未完,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